我知道齐白石这个名字,早在小学时期。那时没有什么课外班,大把时间无所事事。家里有很多荣宝斋画谱,我没事就打开一本照着上面描摹虫子和小鸟,虽然没有自学成才,但对齐白石画的“大虾米”印象深刻。物质匮乏的年代,只能望梅止渴。
《齐白石在北京》这本书挺有意思,通过齐白石的绘画、书法、篆刻等作品解读,清晰复原了“北漂”时期的齐白石以及他的朋友圈,再现了陈师曾、梅兰芳、徐悲鸿、老舍等文化名人如何成为彼此的光环。齐白石到北京后,在哪里住过?都和谁交往?他喜欢哪家餐馆?去哪个剧场听戏?到哪里逛街游玩?拜访过谁?又有谁来拜访过他?这些人生轨迹如何影响甚至塑造了我们今天认识的齐白石?大师留下的北京痕迹以及那些依然鲜活的历史现场,既严肃又有温度。
梅兰芳的用力托举
1919年,齐白石自湖南湘潭到北京定居,从法源寺到观音寺,再辗转到石镫庵,画家也要经历这种居无定所的“北漂”日子。初到北京的齐白石不仅经历着生存的漂泊之苦,更遭受着京华画坛主流势力的排挤与奚落。面对嘲讽与质疑,齐白石以“饿死京华,公等勿怜”的决绝和“晨起挥毫到日西”的勤奋开始了艰辛的改变之路。他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在鸟虫鱼虾、花卉草木中捕捉自然的天趣。他慢慢从拘谨过渡到自如,年过六旬时开创了“红花墨叶”的大写意花鸟风格,诗书画印自成一格。
梅兰芳对齐白石的工虫画钟爱有加,并正式向他拜师学画。京城名流聚会时,梅兰芳对齐白石恭敬有礼,这样的举动自然让许多人关注起这个看似普通的老头儿。齐白石在自述中描述:“有一次,我们到一个大官家里去应酬,满座都是阔人。他们看我们衣服穿得平常,又无熟友周旋,谁都不来理睬。我窘了半天,自悔不该贸然而来,讨此没趣。想不到兰芳来了,对我很恭敬地寒暄了一阵,座客大为惊讶,才有人来和我敷衍,我的面子,总算圆了回来。事后,我很经意地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送给兰芳,题了一诗,有句说:‘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势利场中的炎凉世态,是既可笑又可恨的。”梅兰芳口述的《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集》中也记述了当日的场景:“在一处堂会上看见白石先生走进来,没人招待他,我迎上去把他搀到前排坐下,大家看我招呼一位老头子,衣服又穿得那么朴素,不知是什么来头,都注意着我们。有人问:‘这是谁?’我故意把嗓子提高一点说:‘这是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是我的老师。’”“先生”一词是齐白石立足京城多么渴望得到的称呼,而梅兰芳口中的“老师”,再次把齐白石的地位抬举起来,可想而知齐白石那句“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是多么真挚的情感表达。齐白石逐渐成为梅兰芳书斋缀玉轩的常客,他与京城的耆老名宿在此吟诗作画、相聚欢宴,很快名震四方。
1922年农历七月初四,梅兰芳家有弄璋之喜,京城众人均以书画诗文庆贺。八月,梅兰芳在缀玉轩宴请众人,大家合绘《花卉横幅》。这次对于齐白石的京城生活和鬻画生涯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年的春季,陈师曾带了齐白石的绘画作品前往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并大卖,齐白石不仅得到了鬻画重金,同时也收获“海国都知老画家”的盛名。
万物皆可入画
齐白石初来京城时曾在琉璃厂挂单卖画,荣宝斋是当时售卖齐白石精品的场所之一。随着齐白石艺术声名的扩大,荣宝斋特请齐白石为其定制了一系列精美的画笺,将花卉蔬果、鸟鱼虫蟹、人物故事一一入画,深受市场欢迎。
1926年,64岁的齐白石花2000银圆买下了跨车胡同15号院子,从此“居有定所”,并刻一方印章“故乡无此好天恩”。这一时期的齐白石,无论花鸟草虫还是游鱼蟹虾,都堪称经典之作。
齐白石画虾在画史上可谓是前无古人,每当人们提到齐白石,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笔下那些活灵活现、晶莹剔透的虾,以至于齐白石自己都说:“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将水塘中四处游动的河虾转化成跃然纸上受人喜爱的“群虾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齐白石画虾,经历了从摹古到写生,再到创作的过程,80岁之后技法已然炉火纯青,有形神兼备之绝,达到了其追求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境。
齐白石开始画虾时主要是以前人为师,多参照八大山人、郑板桥等人的构图和画法。这一时期的虾在外形方面已经表现得非常形象,但在质感和动态层面尚缺乏深度刻画。之后,齐白石开始借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虾躯干的质感,同时注重用虾躯干的弯曲与虾须的变化来展现虾在水中游动的姿态,他笔下的虾就变得活起来。到了画《芋虾图》时,齐白石大胆地删减虾多余的小腿,并在虾头部的淡墨中加入一笔浓墨,将虾的形象进一步提炼、概括,真正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画中除虾外,空白纸上没有画一笔水,但让人一眼望去便知虾在水中游。齐白石在色彩上仅用浓淡墨色,淡墨绘成躯体,浓墨点睛添脑,细笔写须写爪写大螯,线条凝练而富有弹性,在无墨的白色衬托下,更加突出虾在水中浮游的真实感。
除了虾之外,齐白石能以百物入画,农事的柴扒、读书的砚台,乃至偷油的老鼠、蒸煮的红蟹,都能成为他的画中之物。齐白石能用三笔画出一个蟹壳,这样活灵活现的螃蟹画法,是在他五十多岁之后才开始的。他把儿时在乡野池塘边看到的螃蟹行走的样子,化为笔墨之间黑与白的关系,蟹壳的凹凸、蟹爪的锐利和蟹腿上细腻的绒毛感,笔笔精简又笔笔精到,令人叹服。
别具一格的花卉技法
古时人们将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定为荷花生日,为荷花庆生是中国文人的一件雅事,对于“北漂”谋生的齐白石来说,荷花的生日很重要。1920年农历六月廿四日,齐白石画了很多幅荷花图,自称“百幅”。这一天,他还为梅兰芳画了临仿八大山人笔意的《雀菊图》,并作《庚申日记并杂作》中的《望云诗》:“拖筇北上复何求,我亦中年万事休。老鬼画符时不合,故山埋骨死犹忧。省亲安得云为马,饮水何妨颈似牛。年少清平欢笑事,等闲赢得泪盈眸。”以表思乡之情和前途未卜的忧虑。
1921年农历六月廿四日,齐白石在京城召集了一场为荷花庆生的雅集,姚华、陈师曾、凌文渊等人参加,当日齐白石画了三十多幅荷花图。荷花生日雅集,只是齐白石初入京城几年间打入精英文人圈层的门径之一,但成熟的荷花绘画技法却延续了齐白石的余生。
中国传统文人画家都喜画竹,但多画墨竹,齐白石却喜以朱砂画竹,无论在何时何地展出,都会吸引观者驻足。即便画墨竹,齐白石的画也与众不同。其竹叶大多峻利昂健,锋芒纵出,给人一种“叶横若剑扫”的效果。整体苍劲老辣,使用“金错刀”笔法,竹叶用力横扫,润中带涩,状如刻铁,有千钧之力。
冬,原是一片萧索之象,但在齐白石的画中,以梅花为代表的花木,皆透露着顽强生长的倔强。齐白石以独到的笔触,使画面兼具冬季萧瑟肃杀的苍劲之力和通透轻盈的疏朗之美。
终成一代绘画大师
“七七事变” 以后,齐白石拒与侵略者同流合污,闭门不出,多次在大门内右侧的墙上贴出“停止见客”的告示,并创作了一系列讽刺日军的寓意画。北平沦陷期间,为了一家数十口人的生计,齐白石不得不以卖画为生,除了“停止见客”的启示条,他还自书过“润格”(指书画家出售作品所列价目标准,又称润例、润约和笔单等)和其他启示条。他痛恨减画价,“绝止吃饭馆”是担心通过请客吃饭联络感情,趁机杀价。“绝止照像”的原因是他担心不良用心的人与他合影后去卖假画。
齐白石曾“三进三出”于北平艺专任教,这离不开其与忘年好友徐悲鸿的交往。齐白石的山水画因太超前不被当时画坛所接受,唯独徐悲鸿力排众议,不仅邀请齐白石到北平艺专任教,而且倾尽心力为其宣传。“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徐悲鸿“草庐三请”齐白石到北平艺专教授中国画,并力排众议支持与推崇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平日里,二人互通书信、共同创作,徐悲鸿还将其画作推向欧美、出版画集,留下了许多见证其友情的艺术作品。任教期间,齐白石也用自己的艺术魅力吸引了王雪涛、李苦禅、李可染等一批艺术名徒拜师门下,并言传身教,影响一批艺术家在他“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激励下,不断发展出全新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