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薪传
何爱莲 用景泰蓝之美装点现代生活(图)
本报记者 徐雪霏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胎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然后焊上,把矿物质的釉料填充在花纹里烧制而成的器物。何爱莲师从马玉元学习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成为景泰蓝手工制作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多年来,何爱莲与丈夫马国庆致力于景泰蓝手工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在古法手工制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景泰蓝与宫廷花丝镶嵌相结合,创新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景泰蓝工艺品,深受海内外市场的欢迎。何爱莲说,“在保护传承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加多元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感受非遗、喜爱非遗、传播非遗。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人,共同助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百年匠心传承 

  不断突破非遗技艺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情况?您是如何成为传承人的?

  何爱莲:武清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天津武清区毗邻北京,手艺人多进京学艺,然后回乡开办作坊。我爱人马国庆祖上世代为官,清朝末年掌管内务府,便把一些村里的亲戚带进京做学徒,学习宫廷花丝镶嵌和景泰蓝制作技艺。随后家族代代相传,将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至今。我的师父马玉元是第三代传人,自小便表现出对这项工艺的喜爱和天赋,并在景泰蓝和宫廷花丝镶嵌的基础上又研制出铁丝编工艺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很快打开了国外市场,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以大良镇北小营村为中心辐射周围多个乡镇的外贸主打产业。

  我身边的很多亲人都在工厂里制作景泰蓝。有一回我去厂子里找我大爷,他带我去车间看了他们制作出来的成品,我当时就被如此精美的工艺品震撼到了,我没想到一群不起眼的人拿着不起眼的工具,居然能做出这么美的东西,真是太神奇了。后来上了高中,我从课本里了解到了景泰蓝的历史,对这项传统手工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高中毕业后就进厂做学徒。我还记得第一次学习掐丝时,用钳子掰铜丝整了一手的血泡,回到家手疼得都睡不着觉,我妈心疼我,埋怨我放着好好的大学不上,非要去受这个罪。可因为那份热爱,我一点都不觉得苦。

  我爱人马国庆自幼跟他的父亲马玉元学习宫廷花丝镶嵌和景泰蓝技艺,我们同期入厂,后来又携手走入了婚姻。1993年,我和爱人马国庆成立了天津市武清区华昌工艺品厂,生产景泰蓝、宫廷花丝镶嵌和铁丝编工艺品出口。经过对市场的研究,我们决定推陈出新,把景泰蓝和宫廷花丝镶嵌相结合,设计出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产品,因为制作工艺精湛,我们的产品很快成为国内外中高端消费群体馈赠和收藏的艺术品。2016年,我们又成立了天津荣金工艺品有限公司。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我们的产品运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独到之处在哪里?

  何爱莲:景泰蓝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用料又很昂贵。景泰蓝整体制作下来大致分为七个主要步骤,即图案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这七大步骤中又可以分出108道工序,需要十几个人分工合作,制作时长最少也需要100天,失之毫厘,就将前功尽弃,因此对制作者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制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记者:在众多作品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件?

  何爱莲: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香港客人定制的景泰蓝青花瓷纹龙瓶,他非常喜欢青花瓷和景泰蓝,有一次他去首都博物馆参观,看见了青花瓷纹龙瓶,就找到我希望能用景泰蓝的技艺将这件艺术品复刻出来。可是青花瓷的色调是以蓝白为主,用白色的釉料来遮盖底色较深的紫铜胎体是很有难度的。但我想既然客人信任我,不妨就大胆尝试一次,如果挑战成功了,对我们的技艺也是一种创新。

  制作这个青花瓷纹龙瓶最难的一步就在点蓝,因为青花瓷的颜色非常干净,如果蓝色的矿石粉末稍微有一点不注意沾染到白色上,就会显脏,所以尽管那时天气很热,我们也不敢开电扇,工人都必须戴上口罩,生怕有一点点风就会把粉末吹散。我们反复对釉料比例进行调配,经过了36次的实验,终于把景泰蓝青花瓷纹龙瓶制作成功了。客人拿到成品后非常满意。这次经历也让我们的景泰蓝制作技艺有了突破。

  记者:您对景泰蓝制作工艺还进行了哪些改良和创新?

  何爱莲:2006年,景泰蓝制作工艺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宫廷花丝镶嵌手工工艺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清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又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我觉得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非遗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十分复杂,是老一辈的手工匠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因此古法技艺不能丢,我们必须坚持手工制作。

  但非遗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因此我们只能在产品的用途和设计上进行创新,过去景泰蓝都是工艺品,现在我们针对市场的需要开发了很多小摆件和小挂件,每年我们都会参加很多国内外的产品展销会,和消费者近距离沟通,根据他们的审美和需求设计产品。

  比如我们的产品在国外的市场很受欢迎,我们就根据他们的风俗设计了很多节日主题的小摆件;再比如根据国内的婚庆市场,我们设计了龙凤呈祥的瓶子,装戒指的首饰盒,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简约的设计风格,所以在色彩上我们也进行了改良,让颜色搭配更加简单大气,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非遗传承面临阻力

  致力推广让更多人了解景泰蓝

  记者:您觉得非遗传承面临怎样的困境?

  何爱莲:我们最初成立武清区华昌工艺品厂时,厂里只有二三十人,后来慢慢发展到了两三百人,可随着人员的年龄越来越大,目前厂子里在一线制作的员工平均年龄大概在50岁左右,员工流失严重,我们现在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像景泰蓝这样的传统手工技艺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出师,我做这行做了35年,从头到尾每一项工序我都会,但我现在制作景泰蓝还是采取合作的方式,因为每个人擅长的项目都不一样,有的人掐丝做得好,有的人点蓝很厉害,只有把每个人的强项都集合起来,才能真正制作出一件精品。但这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太难了,要坚持至少三年,还得每天面对枯燥的流程日复一日地练习,很难有人能坚持下来。

  记者:您作为传承人在传承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何爱莲:为了能把非遗继续传承下去,我在厂子里成立了一个景泰蓝手工制作技艺和宫廷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非遗体验中心,2023年,这里还被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列入天津市第一批非遗传承体验基地。

  景泰蓝从海外传入中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也是深锁宫廷的600年,因其极为珍贵,老百姓很少能看到真正的景泰蓝制品,以至于我们去南方参加展会,很多人都把景泰蓝和景德镇联系在一起。因此如果想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我们首先得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懂得欣赏它,才能让人们真正爱上它。

  目前我们的非遗体验中心免费对外开放,很多小学都会组织学生们来这里参观,当孩子真正看到和摸到这些工艺制品时,就会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一粒种子,也许有一天这粒种子就会生根发芽,那时带着这份喜爱来学习,就不会觉得枯燥了。

  记者:未来您还有怎样的计划?

  何爱莲:我想非遗技艺的传承单靠我们个人的力量还是太薄弱了,但如果能够从娃娃抓起,让非遗进入校园,或许就会有很大的成效。目前北京工美技校已经将景泰蓝制作技艺作为他们的一门学科,让孩子们系统地学习这项技艺,将这门技艺变为自己的一项技能,或许对孩子们来说会更容易坚持下来。我也希望未来能够在天津推动景泰蓝进校园,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这项非遗产生兴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