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想会客厅
大城善治,“绣”出美好生活
刘 刚 闫 丽

  对话人:

  刘 刚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闫 丽 本报评论员

  现代化大都市要有现代化的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人民城市理念”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需求、汲取群众智慧、善用群众力量,大城善治“绣”出美好生活。

  闫丽:城市治理是发展命题,也是民生命题。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有归属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标尺。对于天津这座拥有13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而言,大城之治是一道综合性大题。

  刘刚:的确如此。超大城市是巨大而复杂的生命体,人口、交通、金融、服务和信息等要素在其间广泛聚集、高速流动,空间格局紧凑、治理结构复杂、运作机理多样等是重要特征。加快完善与超大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与群众期盼相符合的城市治理体系,既是一个共同治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分层治理的过程。共同,在于系统性、广泛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形成治理共同体,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分层,则意味着治理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层次、多维度的,对不同群体、不同诉求分类施策,对多种利益统筹协调。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治理的功能、价值和意义最终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凸显人民性和服务性。

  闫丽:群众的“金点子”是治理的“金钥匙”。在河西区,一支由环卫工人、小区物业、外卖小哥、维修人员共同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为平安社区赋能。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让不同主体参与到治理的不同环节,才能实现善治。

  刘刚: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是多种力量和主体的联结,是多种诉求的有效满足,也是多类群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超大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治理非一家之力可以完成,需要找到民众、社会组织与企业等利益相关主体的最大公约数,达到价值、目标和利益的一致,以此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滨海新区探索“五社联动”的治理新模式,集结有志愿热情的社区能人、活跃的社会组织和社会慈善资源等,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支持性服务、开展社区公益与志愿活动。几方治理主体积极参与、协同发力,就能形成城市治理的最大合力。

  闫丽:城市治理说到底是人做工作、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需要磨好绣花针,也要用好穿针法,不断探索、创新治理方式方法,可以是高科技的融入,也可以是治理场景的丰富,让大城众管有更多“打开方式”。

  刘刚:“人民城市”包含着人们对一切美好生活的想象,城市治理的“供”要精准对接群众的“需”。这与治理各个环节的基础设施、办事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关,在数字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也与技术创新、场景创新密不可分。如今,办事流程一减再减,材料一再“瘦身”,更多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服务,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数字赋能,以“智”促治,使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再丰富、再升级,这是我们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闫丽: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市容与繁荣共存,烟火与文明相伴,活而不乱、活跃有序,如何处理好活力与秩序?

  刘刚:作为城市治理的两个目标,活力与秩序从来都是有机统一的。既规则明确、竞争公平,又包容创新、彰显活力,这对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火候和力道是一种考验。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发展。但“管”不等于“关”,需要更高的智慧,这是“绣花功夫”。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地方推出了潮汐市场、潮汐摊位,定点定时定区域经营,让流动商贩经营像潮水一样能进能退,既保证了居民“菜篮子”的便利、摊贩经营的稳定,也减轻了一线执法人员的工作负担,让“烟火气”更有文明范儿,形成了多方共赢的新局面。多一些疏导、引导,多一些润物细无声的柔性治理,规则秩序与蓬勃活力并存,城市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就会被挖掘出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