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获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大国重器再夺第一,背后是勇攀高峰的技术突破。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天河一号”目前已支持国家重大项目超过1600项,依托超算构建的众多平台服务近200家规模以上企业。
需求,是创新的推动力。千方百计满足各类需求,不仅为产业发展筑基,也为创新突破蓄力。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点菜的不吃饭,吃饭的不买单”,说的是过去科研与市场“两张皮”现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确保“点菜的”就是“吃饭的”,“吃饭的”就是“买单的”,“需求”这两个字很关键。需求的导向就是科研的导向,也是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市场导向。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单一学科、单一领域的创新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产学研深度融合,善于找准科技研发与产业需求的结合点,以需定研,供需匹配,供、需、服多方发力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这不仅能将资源禀赋等优势用好用足,更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新优势,这正是创新的价值所在。
比找到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需求。发展中,供需关系是不断变化的,需求变了,供给也得求新求变。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人们排着长队抢购黑白电视机。斗转星移,从彼时的电视机到今天的智能家电,生产生活的需求在哪,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脚步就应延伸到哪。以新供给满足新需求、激发新动能,让创新步伐更好地跟上产业需求,关键是改革发力、机制出新。不久前,我市完成高校专利盘点,2.2万件有效专利全部纳入专利资源基础库。从盘到活,专利如何更好“用”起来?随着机制创新的深入,有的科研人员技术入股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有的直接将中试放大试验“搬”到了企业。供与需紧密结合、产与研相互成就,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更多创新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就会加速释放。
发展中的问题,靠创新来找答案。紧紧围绕企业之需、产业之需、发展之需,在增强科技供给适配度上下功夫,让产业出题、科技答题的闭环更加顺畅,更多“创造力”变成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将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