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去滨江道商业街,却误打误撞来到一条名叫杨福荫路的小巷,被一家书店的招牌吸引,上面写着“天津最短的路,藏着最深的文化”。店内几位顾客正在挑书、翻阅,一位读者轻声对同伴说:“想不到在小巷子还能遇到这样一个有韵味的地方。”
这间书店不大,城市的烟火气孕育了街巷小店,小店的人文气息也融入其中,成为街巷吸引力的一部分。
近来,很多人到一座城市除了打卡热门景点,还会走进街巷,来一场“城市漫步”。背街里巷不再只是周边居民的生活半径,也成为城市新业态、新场景的延伸。从这个角度来说,背街越来越不“背”,里巷也越发成为城市的另一张“名片”。背街里巷深入城市肌理,离老百姓的烟火日常更近,又连接着城市的主街、支路,是人文气韵的生动载体。如何用好这些载体,做好背街里巷的文章,成为城市治理的新课题。
这道题的答案就藏在居民的日常需求中。多样化的需求丰富、延展着背街里巷的业态和功能,为小巷带来活力,为城市带来烟火气。修鞋、开锁、配钥匙……位于河北区王串场街道的“修补巷”,各种服务不断“上新”,附近居民有了小修小补的需求都会来这里。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街巷,也承载着一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经得住细品的街巷,往往少不了人文韵味。留住这股韵味,背街里巷的提升改造就不能一味大拆大建,而是要保留街巷记忆,改出活力和便利。前不久,南开区沱江路上多了几面彩绘墙,将时代快车、林间庭院等富有时代感的元素呈现在墙上,韵味十足。人文韵的提升还可多多借力,与主街、商圈互补互促,打造品牌集聚、文化氛围浓郁的特色街区,给人们带来常逛常新的惊喜。
点旺烟火气,厚植人文韵,让背街里巷更新颜值、提升内涵,带动的是整个街区,乃至整座城市业态、功能和品质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