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天津市经济安全审计监督网格化治理工作号角的吹响,南开区成为全市经济安全审计监督网格化治理首批试点地区。全区乘试点工作之势,立足区域实际,加强统筹谋划,着重从改革视角推动全区内审体系创新和流程再造,以“一二四六”整体思路为牵引,推动经济安全审计监督网格化治理试点工作走深走实。
据了解,《南开区经济安全审计监督网格化治理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一二四六”整体思路,即建立经济安全审计监督“一张网”;明确网格内主要负责同志和内审人员两个主体责任;提升内部审计计划、报告、整改和总结四类报告质量;建立内审人员交叉互审、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国企总审计师、内审工作绩效考核、内部审计信息化监督和内控质量“0—5A”分级评级等六项机制,确保全区各试点单位网格健全、职责清晰、任务明确、机制完善。
南开区委审计办、区审计局着力构建“党委领导、国审负责、经责主抓、内审强化、社会协同、科技支撑、多元联动”的经济安全网格治理工作体系,对标形成“区委审计委员会主导、区审计局牵头、主管部门负责、各单位联动”的审计监督格局和内部审计工作布局。建立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直接分管内审工作的制度机制,重点突出“一把手”对内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内审工作高质量开展。建立健全内审机构,设立独立内审机构;成立以党委(党组)书记为组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等部门人员在内的内审工作组;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
与此同时,为了夯实业务基础,南开区审计局对首批30家试点单位内审人员进行多轮业务培训,针对卫健系统、教育系统开展专题培训。会同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区财政局联合举办第三届南开区财政、审计法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不断提升内审人员专业素养。抓实审计项目,对加强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实施内部审计交叉互审作出具体安排,组织首批30家试点单位围绕资金安全13项内容和7项重点审计内容进行交叉互审和自查。抓实考核评价,积极推进《南开区审计监督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修订完善,细化“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在推动试点任务落地见效的过程中,南开区建立了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辅助的协同审计监督工作格局,推动实现审前、审中、审后多维度监督,有效提升内审计划、内审报告、整改报告和工作总结“四类报告”质量,着力构建源头防范、上半篇“审”、下半篇“改”的全链条审计工作格局。聚焦政策落实加强内审监督,紧盯新增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两新”等重大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加强与发改(发展改革委)、财政、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协同监督,将预警监测和跟踪审计前置。重点围绕项目管理、重大财政资金批复、拨付、使用等方面运用网格化治理方式加强督查检查。通过“网格化+信息化”“线上+线下”“财会监督+审计监督”“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方式联动,加强沟通配合,筑牢经济安全“源头防”屏障。强化“以我管促都管”,增强多元共治合力,积极破解难题、处置风险、盘活资产,大力推动清理“僵尸机构”,盘活“沉淀编制”和存量资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系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