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不仅记录当时的征伐、会盟、朝聘、祭祀、婚丧、歌谣等社会生活,还记录日月食、星变、地震、陨石、雨雪、旱涝灾害等自然现象,历史价值可贵。
左丘明笔下,呈现的不是礼崩乐坏的概念,而是时代下沉时的种种细节或图景:周天子权力旁落试图突围却失败,齐桓公盛极一时却被活活饿死,季札、管仲、晏婴、叔向等高级知识分子都深深忧虑时代走向衰落,孔子的先祖与孔子本人跨越百年却都遭遇诋毁排挤,数不清的世家贵族公子王孙在困境中挣扎、奋斗却渐入生命黄昏、身影渐消。
《左传》这部妙书赢得了许多历史名人的喜好。比如灭吴主将杜预,自称“有《左传》癖”,还精心为《左传》作注,写成一部《春秋左传集解》,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左传》注本。司马光7岁闻讲《左氏春秋》后“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那么,这样一本好书妙书,如何去读呢?作为《左传》的资深读者,我推荐这套《这样读左传》。
《这样读左传》紧扣《左传》原文,同时辅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又有对制度、名物、语言等的解释,化解了单纯白话版本的孤立表述、求告无解的阅读困境,也没有专门注疏处处求证的掉书袋,更注重史实的叙述与剖析,将历史事件讲得明晰。行文如古龙小说,段落极小,很方便大众阅读,同时可以文白对照,玩味文言文的隽永与凝练。白话文解读部分,或纵横中外,或联想古今,看似闲笔,却别有意味。
试举一例。在写到与异母妹妹文姜乱伦的齐襄公将被臣子联合他人密谋刺杀的章节时,龙镇先生插了一段题外话:“那些年被齐襄公冷落的女人,恐怕也不止她(弑君臣子连称的妹妹连氏)一个。自打文姜从鲁国回来,齐国的后宫基本上变成了冷宫,里面圈养了一大堆怨妇,连氏只是其中的一个罢了。”写到齐襄公打猎时突然遇到一头野猪,诡异的是,齐襄公看到的是野猪,随从看到的却是公子彭生。这种诡异也会给读者的阅读带来障碍,此时作者又及时补充了前事缘由:“八年前,齐襄公命彭生趁驾车之际暗中格杀鲁桓公,事后又杀彭生以平息舆论。”
以上闲笔点出了《左传》的可看性,既有“相砍”的战争实例,也有“相杀”的宫廷斗争。补充部分则一方面解答了读者的困惑,另一方面暗含了《左传》的宗旨——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此书,而《春秋》的目的是要原始察终,见盛知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这样的闲笔与补充随处可见,能看出作者为读者提供便利的用心。
读史使人明智,凡是史书都带着史观。《左传》的“君子曰”影响了后世,而后《史记》有“太史公曰”,《资治通鉴》有“臣光曰”。《这样读左传》中常见作者龙镇的观点,读来或可让人醍醐灌顶。比如,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宋襄公讲究“仁义”,没有听从公子目夷的建议,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兵败而受伤。这段历史有人嘲笑有人抱不平。对此,龙镇在书中发表观点:“首先,宋襄公绝对不是什么良善之辈。鲁僖公十九年,他囚禁滕宣公,用鄫子祭祀睢水之神,这是仁君所为吗?分明是个暴君。其次,他在泓水之战中的表现,不是因为迂腐,而是因为要挽回面子……”
向普通大众介绍春秋历史的读物很多,方式各异,注解《左传》的专著也层出不穷。解读也好,注解也罢,龙镇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阅读即浇灌”,“一粒精神的种子,历经千百年的培育,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
《这样读左传》在趣味性的基础上,重新铸造,增加了对历史地理、族姓称谓、礼制官制、出土器物、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的拓展内容。作者以散文笔法解读,融各种背景知识于人物故事,春秋大义信手拈来。这套书能让读者在故事的轻快阅读中吸收丰富史实,在历史记录的纷繁中寻找内在逻辑关系,在古人的生存经验中回溯审视今人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源头,从而深深懂得先秦儒家原创思想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