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代化是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融入了中国的特色,并强调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等多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中国式现代化史无前例、空前伟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言: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的、核心的、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教育现代化天生就有着强烈的中国基因和社会主义优越性。中国教育现代化是汲取西方现代教育的精华、充分结合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秀思想、突出社会主义特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结果。
以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教育现代化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个“学”就是教育,凸显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历史观上看,现代化理论中的“现代化”受到西方话语体系的制约,中国在近代被迫走上了向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教育形态转换的探索实践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结合自身独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精神和价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新中国教育全面发展,实现了“穷国办大教育”,并且正行进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路上,是因为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严密的组织架构,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有数以万计先进分子的孜孜以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方面持续用力,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以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人口教育基本国情。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五个方面凸显出对社会主义中国教育事业艰巨性、公平性、协同性、可持续性、世界性等特征的确认。这就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能力。中国人口国情决定了中国教育国情,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创办世界最大规模的现代教育体系,使中国从落后的教育国成为教育现代化国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言:“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以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相统一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质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关乎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对于促进物质的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的就是丰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气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需要发展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事业、开发人力资源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性任务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通过教育现代化,对全体人民进行教育投资,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各阶段以及终身学习,实现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就是中国教育现代化主要的特征与战略目标。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需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伟大实践,在追求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探索教育发展理论,丰富教育内涵理念,引领教育创新改革,完善教育长远发展体制,逐步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作者为天津城建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师,本文为天津城建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ZD-2205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