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土木换皮,别来,快跑!”在社交媒体上输入“智能建造”,会跳出这个专业学长们的各种“劝退”帖。
近几年,高校涌现了不少以“智能/智慧+传统工科”命名的新专业。可有些专业名字是新了,“里子”却还是旧的。拿智能建造专业来说,有的高校只是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加入少量与智能相关的课程,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几乎重合。在一些考生和家长看来,戴有“智能”帽子的专业,未来可能不愁就业,可现实情况是,新专业“换皮不换骨”,与以前没多大区别。
没能“换骨”,究其原因是某些高校在不具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情况下,一拥而上增设热门专业。新专业的“新”,应该由新产业、新需求引导,解决的是人才就业难和产业招工难并存的矛盾。循着这个逻辑,专业的调整才能更具前瞻性、精准性。天津大学开设全国首个“脑机接口”专业方向,为我国脑机接口产业进入创新突破和应用拓展关键期提供人才储备;云南农业大学开办了全国首个“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咖啡风味化学》《咖啡烘焙与品评学》等专业核心课程让这个专业不仅学着香,就业也一样“香”。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有新专业,传统产业中也有新专业。专业的“推陈出新”不在名头是否够响亮、够高端,而在够务实,能“用得上”。
专业调整看似是学校的事,与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对院校紧盯不放,不如各方都“动起来”。新学期,一个为小微企业开设的人才定制班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开课了,改变了只有大型企业用人需求才会被院校关注的状况。这种改变源自一场机构改革。今年5月,海河教育园区、天开津南园、津南经开区三家管理机构合并,设置了新部门——产教融合部,把各方资源汇集起来,聆听小微企业的需求,引导专业设置更灵活、更精准。无论是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综合改革都需要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统筹配置资源,促进各类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势互补、同频共振。
就业有前景,产业有支撑,下一个新专业会是什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