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热点追踪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谈民族歌剧《二泉》创排幕后~~~
非遗薪传~~~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2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追踪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谈民族歌剧《二泉》创排幕后
从音乐教室到公共剧场
拓宽艺术教育实践舞台(图)
本报记者 郭晓莹

  不久前,在2024天津音乐节上亮相的民族歌剧《二泉》感动了无数观众,四天五场演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这场大戏的创排和演出,是由天津音乐学院近300名师生完成的。这部民族歌剧的成功上演,不仅为观众带来了高品质的视听享受,也彰显了天津音乐学院对艺术教育的深度探索和创新实践,本报记者对天津音乐学院王宏伟院长等专家进行了专访。

  《二泉映月》与天津有着深厚渊源

  民族歌剧《二泉》是一部多幕歌剧,讲述了民间音乐家阿炳与苦难命运不断抗争的人生经历。现场观众纷纷感慨:“我身临其境观看了民族歌剧《二泉》,震撼,感动,直击心灵,流泪数次,不枉车马劳顿从太原赶到天津来看这场大戏。”“期待全国巡演,人民需要这样的艺术家!”“弘扬中华经典,二泉流淌千年。”“有幸观看了在天津大剧院的带妆彩排,非常震撼!观众喝彩声和掌声响彻全场且持久!确实是一场令人感动且难忘的大戏!为艺术家们点赞,为天津音乐学院的艺术家们喝彩,为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点赞!”“震撼人心的《二泉》,谢谢伟大的文艺工作者!”“天津音乐学院,又一部大型民族歌剧的演出成功,在国内音乐学院中脱颖而出,彰显了整体的实力水平。”……

  《二泉》这部民族歌剧由黄定山执导,杜鸣作曲、任卫新编剧、高嵩执棒,由天津音乐学院院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与著名二胡演奏家、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陈军领衔,龚爽、王泽南、陈滢竹、吴梦雪等实力派青年歌唱家担纲主演,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青年合唱团、青年戏剧团、青年舞蹈团等近三百名师生为演出班底。

  天津音乐学院排演了《二泉》,而《二泉》中的主人公阿炳与天津也有着深厚的渊源。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成立,地址就在河东区十一经路,也就是如今的天津音乐学院北院。当时中央音乐学院有一位教授叫杨荫浏,是一位民族音乐学者。当时中央音乐学院从美国进口了一台钢丝录音机。杨荫浏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听过阿炳的演奏,对阿炳的演奏印象深刻。杨荫浏先生带着这台刚刚买回来的录音机,到无锡找到了阿炳。当杨先生找到阿炳时,阿炳说:“我已经几年不摸琴了,得练一练。”于是杨先生就在无锡等着他。大概三四天以后,阿炳就弹奏录制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还有几首琵琶曲。杨荫浏就把这些录制的作品都带回到天津。当时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也是中国音协的主席吕骥先生听了这个录音,特别对《二泉映月》这首作品记忆深刻。当时这首作品还不叫《二泉映月》,《二泉映月》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在录制和发表的过程中起的。于是,《二泉映月》就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先进行了播出。所以全世界听到这首《二泉映月》,首先是从天津传出去的。“你看历史的这种巧合啊,70多年以后,我们又是在天津,通过《二泉》这样一部歌剧,让《二泉映月》再次响起。”王宏伟院长感慨道。

  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更大的艺术实践舞台

  天津音乐学院一年级学生杨关,此次在《二泉》中扮演了阿炳生母吴氏。她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在整部歌剧中去饰演一个角色,而不是单单去唱一个片段或一首咏叹调。有机会在舞台上而不只是在琴房里演唱,这对于我来说,既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同时也收获颇丰。通过这次舞台经验,让我对歌剧演绎有了新的认知,站在舞台上演唱角色唱段时,不是单单去演唱,而是学会如何塑造、演绎出这个角色,让观众看到生母吴氏这个可怜的母亲的无奈、愤怒、愧疚或是悔恨……排演完这部歌剧,在收获更多舞台经验的同时,更加激发了我对歌剧的热爱。”

  谈到天津音乐学院创排这场大戏的初衷,王宏伟院长表示:“艺术院校不同于其他高校,艺术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有它独特的规律和要求。对于学声乐和学器乐的孩子,必须是一对一的上课方式。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对生活、对艺术的认知也不一样,所以对声乐和器乐的学习,就要采取非常独特的一对一的学习方式。但是,课堂的学习怎么能够转化成好的成果,或者说怎么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在实践中得到成长,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舞台。”

  说到舞台,王宏伟不禁回忆起自己从小热爱艺术并最终走上艺术道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都是我在寻找舞台的过程,因为那个时候并没有太多的舞台和机会。但是在音乐学院就不一样了,我们要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应该怎么办呢?那就是最大化地把孩子们拉到舞台上,让他们在舞台上实战,要让他们与观众面对面,要珍惜这个机会。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剧,天津音乐学院这两年不仅仅是做了民族歌剧《二泉》和《同心结》,去年我们还做了歌剧《岳飞》的巡演,全国巡演20多场,然后还做了原创话剧《太平码头》。这都是天津音乐学院的原创剧目,还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同时我们还做了各种演出,舞蹈专场、室内乐专场、合唱专场、民族管弦乐专场、交响乐专场……去年我们一共做了400多场艺术实践。对一个高校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量。我们希望最大化地为师生创造舞台实践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快速提高艺术水平。”

  王宏伟院长表示,此次排演的《二泉》,在内容上有一部分调整,有一部分桥段做了删减,“但是我觉得最大的调整是人的调整,除了女主角龚爽老师不是本校老师,其他将近300名师生全部都是我们天津音乐学院的师生,大家共同来演绎一台民族歌剧,我觉得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我们的学生演员,有的从大一开始就担任主演了,这个历练对他们来讲是不一样的。”王宏伟院长感慨道,“对我个人来讲,这条艺术之路我自己走得很艰辛,在一个小城市或一个小地方,你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登台,那时候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够去寻找舞台,去演出。如今我们的孩子们很幸福,他们在专业的音乐学院里学习,他们上来就能有剧可以演,有剧场可以为他们提供。”

  天津音乐学院跟国家大剧院、天津大剧院、天津音乐厅、津湾大剧院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要把所有能够用到的资源和舞台都对接到我们的学生身上。作为一名校长,就是要成就更多人的梦想,尽我们的所能给孩子们提供平台和机会,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更大的舞台。”王宏伟院长由衷地说。

  为市场带来更多高水平中国民族歌剧

  在天津音乐学院民族歌剧《二泉》专家研讨会上,各界专家学者纷纷对天津音乐学院师生在民族歌剧领域的长期耕耘和不懈努力给予高度赞扬。他们强调,天津音乐学院民族歌剧《二泉》的成功,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天津音乐学院在教学和创作上卓越水平的典范展示。这部作品不仅令人赞叹其艺术成就,还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舞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泉》,把一位音乐家苦难的一生通过几个片段呈现出来,这样的叙事方式和内容,在目前中国当代的歌剧里是不多见的。“我们需要用这样的艺术形式,用这样的载体去表达感情。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用歌剧这样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让同学们在舞台上学到东西,让孩子们一下就看到这个高品质的剧,在高品质歌剧的引领下,对民族歌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去探讨民族歌剧如何传承、怎么延续、怎么发展,所以我们把这个歌剧排演出来以后,后续我们还要通过这样的歌剧形成一个中国民族歌剧的教学体系。也就是说,未来会让这样优秀的民族歌剧进入到我们的课堂里来,进入到我们的教材里,进入到我们的人才培养的模式里。让同学们在这个基础上,真正懂得歌剧的制作流程是怎么样的,歌剧的演唱是怎么样的,歌剧的表演是怎么样的,歌剧这个舞台呈现是什么样,歌剧对人物的塑造是怎么样的,歌剧的多媒体运用是怎么样的。通过《二泉》这样高品质的剧,同学们就会明白中国民族歌剧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呈现,那么在未来的学习上也会有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王宏伟院长说。

  对《二泉》这部民族歌剧,王宏伟院长表示,未来要让这出戏能够流传下去,天津音乐学院每年都要把这出戏拿出来演,“这次我们创排演出后社会反响很好,也有一些演出机构来找我们,我们希望能够做到产教研学演一体化。未来我们会让《二泉》这部戏走出去,目前我们计划在国内巡演,下一步,我们将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和机会,带着《二泉》‘出海’,让读懂荷马的西方人,也‘看见’阿炳,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希望这样一个中国故事能够走出国门,让世界各地观众都能够看到这样一部高品质的中国文化作品,同时在这样一个苦难的音乐家的经历当中,感受到中国民族歌剧的魅力,我们是有这个自信的。”

  在此次专家研讨会上,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高度评价天津音乐学院在剧目打造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探索。《二泉》的卓越成就不仅体现在艺术表现上,更体现在艺术教育融入实际表演中的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上,极大地提升了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也进一步增强了剧目的文化影响力,这种模式应该在当前的艺术教育中广泛推广。

  让剧场成为民族歌剧人才培养重要一环

  2012年,王宏伟院长从舞台走向讲台,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在我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前辈、老师给了我关心和指导,我觉得今天我有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我需要去帮助这些年轻人,需要帮他们在艺术道路上实现他们的艺术梦想,我觉得这比单纯做一名歌唱家可能更有意义。天津音乐学院是一个老牌的音乐学院,66年的办学历程,底蕴深厚,建国之初,一大批音乐家都是在天津成长起来的。今天这个接力棒到了我们的手上,要把这个接力棒接好,应该让天津音乐学院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一直传承下去。”王宏伟院长说。

  天津音乐学院将《二泉》作为教学剧目进行经典化创排,不仅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舞台,更将舞台转化为学习和实践的空间。这种教育模式有效地将理论教学、艺术创作和职业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作为天津音乐学院产教研学演一体化这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二泉》的创排和演出是一次生动的实践。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雷佳表示,民族歌剧《二泉》的排演无疑是一堂生动的歌剧表演专业课,众多名师的指导,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实践机会。通过这次实践,学生们不仅能够亲身体验传统音乐的魅力,还能直观地理解杨荫浏抢录《二泉映月》这一“躺”在书本中的历史性事件,从而加深对传统音乐的认知和感受,更加促进了他们对艺术理想、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的深入思考和领悟。

  对于此次作为教学剧目创排《二泉》,著名导演艺术家、歌剧教育家、民族歌剧《二泉》总导演黄定山强调,“表演艺术一定是实践艺术,是行动的艺术。特别是歌剧,它是所有舞台艺术门类集合之大成,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如果仅在课堂,坐在钢琴前,是教不出好学生的。在排演歌剧的时候,老师们在现场排练,在舞台的课堂上一对一的教学,现场指导学生不断地验证和实践,这是了不起的事情!”天津音乐学院探索出产教研学演这样一个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说,对整个艺术教育都会产生启示性的作用。

  谈到中国民族歌剧和人才培养模式,王宏伟院长认为,从延安时期的《白毛女》开始,再到后来《洪湖赤卫队》、《江姐》等这些优秀的歌剧,中国民族歌剧不乏精品,但是近些年在民族歌剧的高原上还是缺乏高峰之作或者说传世之作,虽然很多专业院团都在做歌剧,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有些剧走不远。“究其原因,我作为一个职业演员,有切身的感受,我们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有问题。很多演员,你让他唱可以,但让他演歌剧他不会演。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教学体系里,没有把它形成一个好的机制和模式。”

  “我们希望天津音乐学院未来能够把中国民族歌剧的教学体系做好,也就是说中国民族歌剧到底要怎么排怎么演,首先是从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机制上要探索,所以去年我们就在学校做了改革,成立歌剧学院,通过教学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产教研学演歌剧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我们也加强学术与理论研究,获批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民族歌剧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来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去年我们请了全国35位顶尖级的歌唱家、作曲家、导演、指挥、舞美设计师、灯光设计师、化妆造型设计师,到天津音乐学院来进行讲学。”王宏伟院长说。这些专家都是最高水准的,比如歌唱家阎维文、导演黄定山等艺术家,都是目前活跃在中国歌剧舞台上的领军人物。

  “随着这些艺术家的到来,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培养经验,我们还把这些专家的讲课内容,整理编辑成论文,在学报进行刊发,我们也试图形成这样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让更多人来认识中国民族歌剧。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初步做了一些探索,未来我们希望天津音乐学院在中国民族歌剧的人才培养上,能够走出自己独特的一条路。”王宏伟院长说。

  作为一名中国文化艺术教育带头人,带领师生在舞台表演,作为一名歌唱家在舞台上饰演阿炳,会有怎样不同的感受呢?对此王宏伟院长表示,“作为一名职业演员,一名军旅艺术家,我的责任就是在舞台上把角色塑造好就行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作为大学的一名负责人,你的言行,你的举止,都会影响到同学们,所以我在做这部剧的时候,我希望大家在这部剧中不仅仅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一个职业歌唱家的素质和精神,也能够感受到我作为一名大学校长的这种引领作用。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一名职业演员,怎么能够带领年轻一代的孩子们对民族歌剧有新的认知,怎么带领他们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让他们在中国民族歌剧的这条路上能够走出来,走得更远,我觉得这个是更重要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