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岔河口启程,顺由南运河十余千米,即可抵达杨柳青。
这座被运河浸润千年的古镇,气韵深远,古朴灵秀,文脉畅达。镇内画庄林立,字号满街。店铺里,杨柳青木版年画明丽鲜活、精雅华美、意趣盎然。
美,是漫长时光中的心灵传递。
杨柳青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之首,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属于“半印半画”,工序复杂,需要先勾勒画稿,然后刻版、套印,再进行手工绘制。数百年来,杨柳青人用极致耐心和非凡技艺,饱满蓬勃地传递着生活的喜悦与渴望,传递着人间的意兴趣味,也传递着爱与生命。年画艺人们在一道道工序周而复始的磨砺下,格外从容执着、沉静斯文。
难怪,作家冯骥才称这里为“斯文小镇”。
南运河北岸,三十余座古宅大院,疏密有度。这些院落主要建于明清两代和民国年间,建筑特色大都是青砖灰瓦、磨砖对缝、木梁圆柱、碹窗碹门、几进几出的四合院格局。山墙、 山脊、屋檐和门楼都有砖雕或石雕镶嵌,十分美观雅致,彰显着小镇的财富传奇。
……
一座小镇,竟会如此姿韵风流,幻化出无数传奇和无穷魅力,这全然得益于运河的滋养。
水是杨柳青的灵魂。
位于天津市西的杨柳青镇,背倚子牙河、大清河,南有运河弯绕。汤汤之水的浸润与流灌,使得这里拥有了灵秀、柔婉的气质。据《杨柳青镇志》记载:杨柳青自宋代形成聚落。北宋景德至元丰年间(1004—1085),黄河决口北流,境北形成“三角淀”,境内河道湖泊在此汇流东下,得名“流口”。后来,宋兵沿界河(今大清河)建立“塘泺防线”,遍植柳树,始称“柳口”。
“三角淀”水系发达,土地肥沃,淀边水畔苇篱丛生,陆地埂塄树木繁茂,非常适合渔猎农耕。随着居住者逐渐增多,人们除了渔猎采菱、割苇编织,还栽种了大量的梨、枣等树木。粗壮的杜梨树木质纤维致密,细腻坚硬,非常适合做印版。雕刻时可以挥刀自如,刻出的线条光洁整齐,经久耐磨,即使常年使用也不会把刻版的木线磨掉。于是,逐渐有民间艺人尝试用杜梨木刻印门神、灶王、钟馗、天师、月宫图之类的神马,逢年过节时出售,维持生计。天津人所谓神马,又称纸马。神马走到各地,称呼随之不同。河北内丘称“神灵马”,广州叫“贵人”,北京还有一种全套的神马,被称作“百分”,云南则称之为“甲马”“马子”或“纸火”。
纸马源于远古人最深切的生活愿望——祈求与避邪。
……
元代开始,京杭大运河流经杨柳青。千里清波载来万斛帆樯、山海珍奇和四方商贾。当时的杨柳青热闹非凡,市肆纵横,街景殷繁,被称为北方的“小苏杭”。南方特产的优质宣纸、画笔、颜料甚至棕刷等材料工具,随船而来。一些民间艺人也沿运河北上,落户杨柳青。
有位流连缱绻、归意迟迟的明人,写下了一首《直沽棹歌》。其中有句:
蘼芜杨柳绿依依,樯燕樯乌立又飞。赚得南人归思缓,白鱼紫蟹四时肥。
(节选自该书第一章第二小节《点缀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