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传统产业的“现代范儿”系列评论之三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在念旧中求新①
深一度~~~
漫话~~~
新视野~~~
新视野~~~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视野
这把“锁”是怎么打开的
郭振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南开大学教授岳钊的专利“潮汐车位锁”,却迟迟没能找到“开锁”的钥匙,这项成果因此沉睡了9年。“开锁”的转机来自天开高教科创园,不久前,在园区的牵线搭桥下,岳教授与天津恒瑞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车位锁的自动传感芯片技术用在了充电桩上,双方成功研发出一款智能充电桩,并与几家大型停车场成功对接。

  “锁”住专利的,往往是成果转化的梗阻。有的科研成果一开始没能转化,固然受应用场景缺乏这一因素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解锁,就是要破除堵点,为成果转化找到“正确打开方式”。

  解锁的关键,是找到一把适配的钥匙。有的科研工作者尽管有许多成果和专利,开公司办企业却是“小白”,政策指导、概念验证、中试等科创服务能够助其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关键一跃”。有些技术被研发出来,却找不到应用场景,平台架起技术与市场对接的桥梁,让双方更容易找到彼此。还有一些初创企业不缺技术,不缺场景,但缺少资金,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则有效破解融资难题。正是得益于精准的科创服务,天津大学海洋学院可持续新材料研发团队历时5年多研发的“纳米纤维素”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与天津食品集团、渤海化工集团实现合作,年产量3万吨的食品级纳米纤维素生产线已经投产。

  有时,一把钥匙不只开一把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究其本质,是教育、科技、人才等关键要素与产业、金融、科创服务等资源的充分对接。这是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堵点的“万能钥匙”,也是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传统行业的55秒生产一辆汽车、9秒生产一台笔记本,还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脑机接口聚链成势、低空经济“加速起飞”,无不印证这一道理。

  话说回来,打铁还需自身硬。科技成果转化并非易事,适配的钥匙很关键,但成果自身过硬才是根本。“够硬”的成果与“适配”的钥匙结合,产业创新之树怎能不硕果累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