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传统产业的“现代范儿”系列评论之三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在念旧中求新①
深一度~~~
漫话~~~
新视野~~~
新视野~~~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一度
如此支教,是公益还是生意?
闫丽

  “七天行程、四天观光。”近日,“旅游支教”乱象被曝光,引发广泛关注,支教这一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竟然成了某些人的生意。

  支教,本质上是一种志愿服务,公益性和专业性缺一不可。这些打着支教旗号的高价项目,组织参与者与山村孩子见几面、举办几次活动,就可以提供公益证书、助学报告等,为个人留学、评优等“包装”履历。更令人瞠目的是,花重金来参加所谓支教的人中,有些竟然是中小学生,“小老师”过家家式地“教”给同龄人一些简单知识。

  嘴上挂着公益、心里想着利益,伪支教的炮制者把支教做成了圈钱的生意,甚至卖惨营销,把大凉山等山区当成了秀场,吸引流量、获取利益。这样一门“支教生意”,交易的不是商品,而是公益和爱心。支教为假,“摆拍”为真,乡村孩子并没有从中获得真正的帮助,反倒成了 “工具人”,正常教学秩序被干扰。更重要的是,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年来,有些人利欲熏心、机关算尽。有的机构售卖高价“助农包”“公益包”,让购买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志愿服务时长;有的博主找来“演员”,炮制“做慈善”的短视频,博取流量、带货求打赏……“公益”二字的积极意义被消解、被亵渎,滋长了不正之风,更透支了社会各界的爱心。

  公益是“易碎品”,稍有不慎,就可致其损毁,因此,其健康发展既需要政策、法律、制度的保障,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自觉呵护。从“供给”来看,伪公益利益链需要靠监管、靠制度来斩断。针对伪支教,有些地区正在深入排查、紧急叫停、专项整治,并全面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谈及支教问题时曾说:“一定要做中长跑,起码应该有两到三年的稳定期,才能真的对得起孩子们那些期待的目光。”伪支教背后是一颗颗急功近利之心。“花钱买来的支教”就像一个泡沫,看上去折射着阳光的色彩,但实际上一戳就破。唯有以真诚付出换来的真实经历和真心点赞,才能收获真正丰盈的人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