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薪传
聂良玉 把刻纸技艺集体传承给美术老师(图)
本报记者 郭晓莹

  民间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剪纸作品制作技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剪刀剪制而成,一种是用刻刀刻制而成,刻纸由剪纸发展而成。“刻纸技艺传入天津已有百余年历史,形成了天津制作技艺特点和天津地方表现特色。天津刻纸在技艺、工具制作、纸张选用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非遗项目“张氏手工刻纸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聂良玉说。

  不断创作设计新作品

  老艺人张文增先生是保定徐水人,在民国时期带着手工刻纸的技艺来到天津,在西门外开设了刻纸作坊,开创了天津“张氏手工刻纸技艺”。第二代传承人聂树棠从保定徐水来天津投奔表叔张文增,并随之学习了刻纸手艺。而第三代传承人聂良玉正是聂树棠的长子。

  聂良玉从小就生活在刻纸艺术的环境之中,身边的刻纸艺人大多是他家的亲戚或乡邻,他经常去各家的小作坊玩耍。少年时期,他更是耳濡目染了父亲聂树棠制作刻刀、复制底样、刻制窗花的全过程,父亲不在时他也会悄悄尝试着拿起刻刀刻一刻。

  “张氏手工刻纸技艺”经过几代人的实践和传承发展,吸收了众多刻纸艺人之所长,把全国各地剪纸的不同特色和优点融入张氏刻纸中,在众多天津刻纸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天津刻纸特有的地方特色。聂良玉更是开创了很多与时代相符合的产品。“像每年春节、结婚典礼、祝寿等喜庆之日都有寓意吉祥的刻纸作品,这些作品既装点了生活场景、美化了环境,还表达了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增加了生活的活力。我的刻纸作品,一部分是歌颂传统美德、颂扬模范人物、宣传社会正能量的,还有一部分是描绘祖国飞速发展、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景象、展现人们美好生活的。”对此,聂良玉如数家珍。他认为,优秀刻纸作品是精美的工艺品,既可以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还可作为礼品,赠送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促进各民族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

  聂良玉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对天津“张氏手工刻纸技艺”的学习研究从未停止。他多年来坚持创作,这些年创作作品200多幅,并在天津市和全国举办的各种展赛中多次获奖。在2017年一年中他创作设计的剪纸作品近50幅,内容包括宣传党的十九大、民俗生肖、旅游文创商品等。对于“张氏手工刻纸技艺”的研究发展,传授张氏刻纸技艺,创作设计新作品,聂良玉依然在不懈努力中。他还从八个方面总结了“张氏手工刻纸技艺”的经验,为技艺传承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径。

  在集体传承之路上进行创新

  如今,全面掌握刻纸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对天津刻纸技艺应该如何保护呢?

  聂良玉表示,中国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众多民间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天津刻纸技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天津张氏刻纸作品近些年来每年都有新作品参加天津市及全国展赛活动,并多次获奖,但天津刻纸技艺的传承还是不容乐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脑激光雕刻机的诞生,近些年来手工刻纸行业萎缩,虽然市场出售的刻纸工艺品很多,但纯手工刻制的占比很小。老艺人年事已高,传续乏人。现在行业中全面掌握刻纸技艺的人越来越少,技艺精湛的就更少了,尤其是缺少创作型的人才。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聂良玉内心始终惦记着要把技艺传承下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刻纸艺人。“学习刻纸,既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又需要有充分的学习、实践的时间,在目前来说,合适的学生并不易寻。”

  聂良玉多次和北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沟通,表达自己寻找传人的愿望。“为更好传承发展和挖掘创新这门老手艺,我一直设想组织培养一个思想健康、喜爱刻纸技艺、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技艺精湛的团队。”聂良玉说。

  为了实现聂良玉的心愿,让非遗技艺得以传承延续,也为了用好非遗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北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部分学校、社区充分沟通,最终在与华辰集团成员校、淮盛幼儿园等共建院校的交流中,确定了在北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承体验室,为聂老师开设“张氏手工刻纸技艺”培训班的计划。前不久,这个传承培训班已经正式开课。

  这个培训班以部分共建学校的美术老师为培训对象,范围涵盖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每期开设5—6节课,让老师们掌握好“张氏手工刻纸技艺”的传承历史、主要理论、独特技艺等,并独立完成结业作品。

  “结业后,培训班的美术老师们将基本掌握主要技法,并能够将自己所学带回校园,继续面向学生开展非遗技艺的普及工作。在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后,想要继续精研技艺的美术老师还可以继续跟随我学习更深层次的技巧,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成为真正独当一面的新一代传承人。”聂良玉说。

  培训班的很多学员都认为,这个培训班的开设,既能促进非遗技艺的广泛传播、传承,同时也能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深化学校教育,拓展“非遗进校园”的形式与内容。这既有助于非遗传承人突破寻找传人的困境,也有助于突破以往“非遗进校园”走马观花式的文化传播窠臼。在新的传承模式的推动下,从“看非遗”到“学非遗”再到“做非遗”,老师到学生都成为非遗的实践者,真正实现非遗的深度传播、代际传承,大大拓展了非遗传承的效率和影响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北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将在此次培训班的开展中不断总结深化经验,争取把成功经验在更多非遗项目上“复制”,推广到更多院校、村居,在新时代讲好北辰非遗的传承故事,把“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的主题落到实处。

  扎扎实实传承手艺与升华内涵并重

  提到这项非遗技艺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什么,聂良玉认为,“关键是,要把老手艺扎扎实实学到手,如果没有老的技艺,创新就不存在。守正是什么呢?守正就是你得先把这些老的技艺学到手。这些技艺是从哪儿来的?是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里,一代一代老艺人在实践中积累而成的。你把老技艺学到手,就等于走了近道,否则就走不了近道。当然老技艺中也有一些东西是不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的需求的,这就需要利用现代的科技和知识把老手艺升华。这种升华就需要传承人具备相应的知识层次、综合素质和独到的见解,比如把绘画知识、杨柳青年画等天津地方特色都融合到剪纸中来,那才是发展了技艺,有了创新。”聂良玉认为,这些创新作品,最后要走向市场由老百姓去检验。

  聂良玉的不断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聂良玉不仅在作品上不断创新,创作出很多符合时代特色的作品,还在刻纸工具上进行创新,他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改良了刻刀,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原来的刻刀磨刀至少要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而现在,15分钟左右就能磨出来。

  “我想再干个三五年,能带出一批人来,等这个培训班开班两三期以后,就想让能干的学员成立一个工作室,有方向性地去解决具体问题。我希望工作室的学员就像大学里的研究生一样,有自己的课题,把刻纸技艺、剪纸元素、剪纸语言都融入进去,最后创造出来一种更好的东西。用刻纸这项古老的技艺加上其他古老的艺术,再用现代化的东西把它融合起来。刻纸这门艺术经过再提升,将来应该可以进入大学课堂。国画也好,素描也好,速写也好,如果能把这些画画的技艺融合到剪纸里来,用剪纸去表现,这种融合就是一个艺术的创新发展。”

  聂良玉说,他希望刻纸技艺的行家都组织起来共同研究这项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