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开集团)与天津建设发展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建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业落地、资产盘活等领域协作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建发还是天津市2024年第一家境外上市企业。听到上市经验可分享、资源可共享的消息,不少天开园企业都惊喜不已,资本市场“朋友圈”由此扩容。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天津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天开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今年以来新增注册科技企业700余家,其蓬勃发展的景象无疑是天津竞逐新质生产力赛道的一个缩影。
如果说科技创新突破是“从0到1”,成果落地转化是“从1到N”,那么创新生态的打造,则是从“N”出发,是关乎政策、企业、平台等各类创新要素的更高阶协同。只有在开放、包容、和谐、有序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如何培育出勃勃生机的“生态雨林”?天开园有自己的方法论。
政策支持灌溉“创新雨林”
政策支持是灌溉“创新雨林”的源头活水。
今年2月,市政府批复同意将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纳入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一幅多点联动、百花齐放的画卷逐渐形成,天开园“筋骨”逐渐强壮。
“华苑科技园纳入天开园不仅使360科创园可以享受天开园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也为360科创园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提供了渠道,促进园区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360天津区总裁刘霏欣喜不已。
今年5月18日,我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是园区管委会在总结评估去年34条政策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的天开园政策2.0版本。
对企业支持范围更广、支持力度更大、支持精准度更高,升级后的政策将全力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同一天发布的还有《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的若干措施》。18条创新举措与天开园政策2.0版协同配合,更为加快使天开园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转化示范区保驾护航。
“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一定能对园区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助力!”天开园核心区企业天润瀚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军信心十足。
何建军和团队经过3年努力研发成功的镍基焊材,用于零下165摄氏度的低温环境钢结构的焊接。最近,他每天都早早来到位于宁河区天宁工业园的新厂房,查看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情况。按照计划,今年7月生产线正式投产。
从去年8月落户到现在,还不到1年。“正是借助天开园的一系列政策支持,我们才能这么快就开启产业化道路。”何建军说,如今在抓紧提升生产能力抢占市场的同时,团队又开始着手拓展新的产品线。
“政策红利”除了转化为天开园的“企业效益”外,也吸引了一批立足科研、敢想敢干的年轻人。
“天开园是举全市之力打造的科创园区,是我们心中‘梦’开始的地方。”在天开园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毕业于南开大学的一名应聘者告诉记者。
这场招聘会上,天津云创硬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宜锋收获不小:“活动刚开始1小时就收到了20多份简历,其中一半以上都达成了初步意向。”
在政策的支持带动下,开园以来,天开园已累计注册科技企业1900余家,引入200余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正在日益聚集,产业集聚和示范带动效应逐步凸显。
一流服务推动科创“富矿”落地转化
如何把科创成果的“富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天开园为这些自主创新项目架起了一座桥。今年以来,这座桥越来越宽。
今年5月,围绕生命科技、智能科技、低碳科技等重点领域,天开园一连举办了10余场发布会,呈现40余项创新产品。发布会还邀请了央企、国企及产业链“链主”企业参加,帮助产品找到优质的应用场景,为企业发展寻求更多可能。
聚焦初创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实际需求,天开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前不久正式上线。“平台以为入驻企业提供全链条、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目标,助力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力涌动的一流科创服务生态,赋能天开园建设提质增效。”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科创出题,金融答题。“对天开园项目越来越熟悉了,今年的投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天津科创天使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玮介绍,“今年一季度,我们投资了天开园的5个项目,计划全年投资15个天开园项目。”
随着天开园企业不断成长,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加快培育上市潜力企业成为关键词之一。几乎同时,天开园金融服务生态圈再添新成员,首个券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揭开面纱。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一流的园区有一流的服务。
围绕高校科研成果“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以及科技型企业发展“缺资金”“缺场景”“缺人才”“缺配套”七大难题,天开园构建了“项目优选”“梯度培育”“诊断赋能”“融通发展”“赛马比拼”“联动发展”六项机制,全力打造政务、科创、金融、商务、知识五类高品质服务,将政府的服务效能和市场的供需潜能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能。
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和24小时审批自助服务厅,集成338项基础事项、208项“跨省通办”事项和400余项智能终端事项办理;编制“天开科创技术服务平台能力地图”,建立创业导师队伍,成立天津市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咨询委员会和天津市技术经理人发展促进会;组织市高院、知识产权局、审协天津中心等单位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天津常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条百吨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兆瓦时电芯中试平台正式投产,天开集思拓(天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应用自身技术打造产业化示范项目,天开燧世(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的脑机交互新系统即将量产……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天开园的服务生态正逐步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合力攻坚挑战更多“不可能”
良好的创新生态,一定是开放的生态。推开天开园这扇通往未来的创新大门,就是推开以开放凝聚创新要素的合作大门。
天津迪比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去年5月在天开园注册。“现在,我们主持的2023年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已经进入首台套生产阶段,3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与石家庄铁道大学校企合作的一项新材料发明专利已经获批;与3所高校联合组建的天开虚拟电厂试验中心正式成立……”企业发展速度之快,总经理刘刚直呼之前“想都不敢想,根本不可能”。在他看来,是天开园内企业、高校、实验室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将这些“不可能”变为“可能”,再变为“现实”,让企业啃下了单打独斗很难攻克的技术“硬骨头”。
天开园坚持“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功能定位,充分发挥高校、全国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海河实验室等科教人才资源作用,积极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今年5月,天津华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天开园,与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共建联合实验室,并与信创海河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进垂域大模型与信创产业深度融合。
同发力,聚合力,世界级科技成果也非遥不可及。今年3月,耀科新材料(天津)有限公司基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张振杰独创的熔融绿色合成这一核心技术,突破了COFs(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量产的世界难题,建成全球第一条COFs吨级生产示范线。
“天开园聚集了概念验证等各类科创技术服务平台,为耀科在材料特性分析、检验检测、应用场景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我们积极为企业对接各种科创资源、产业资源,帮助企业加快产业化步伐。”天开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一个个精彩的创新故事,在天开园不断上演;一位位热血的干事者,在天开园步履不停;一项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天开园变成现实……当创新成为一种生态,这里的每一颗种子都将更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