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吴佩芬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天津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

  一、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大意义

  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传承保护利用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发展潜力和功能品质意义重大。

  保护利用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延续城市文脉。城市文脉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是城市独有的文化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为延续城市文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对历史文化遗产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它们,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保护利用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品质是一个多元的综合性概念,既涵盖了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等物质环境质量,又涵盖了城市历史、地域文化等精神文化内涵。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构成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对城市品质的提升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一座有品位的城市,永远彰显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利用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不断增强城市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色,可以让城市更有品质更有内涵更有魅力。

  保护利用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激发城市新活力。历史文化底蕴是城市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不仅赋予城市以生命力和创造力,而且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核心引力。我们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通过活化利用,激发其文化动能,让城市空间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彰显天津现代化新风貌。

  二、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整体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树立系统观念,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完整“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宗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首先,进行“一盘棋”谋划。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同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统一起来,同城市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统一起来。其次,构建大保护格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工作,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构建起政府主导、检察机关监督、主管部门推动、各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大保护格局。再次,整体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本体及周边环境。我们要按照“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的原则,既保护城市的历史肌理、历史街巷和空间尺度,还要保护古桥、古树等环境要素,实现城市整体历史风貌和文化生态的良性循环。

  坚持统筹协调,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有机“连起来”。天津拥有16片历史文化街区,2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统筹协调,将其“串起来”“连起来”,形成规模效应。首先,做精节点,擦亮“珍珠”。历史文化遗产犹如散落的珍珠,要把散落的珍珠串成精美项链,需要对每一颗珍珠精细打磨,让其形成各自的风格和亮点。其次,统筹协调,串珠成链。珠子打磨闪亮后,要全域统筹其发展布局,遴选出作为“线”的历史文化廊道,用“线”串联起节点上的“珠”,串成城市的有机文脉。再次,空间联动,拓链成面。要借助密织的公共交通网络,让历史文化资源相互牵手,以“线”带“面”,形成“点”“线”“面”有机统一的历史文化风貌空间整体格局。

  推动融合发展,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彻底“活起来”。通过“文化+”的融合发展方式,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力激活其生命力。首先,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综合运用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息影像技术等科技手段,创新历史文化遗产的表达方式和展现形式,通过全景式呈现、互动式参与和沉浸式体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其次,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深入研究文旅市场消费需求和变化趋势,从“迎合需求”转向“创造需求”,高效匹配文旅供给侧和需求侧;建设文旅智慧平台,推出云旅游等文旅新场景,推动文旅向数智化方向发展,构建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再次,推动文化和商业深度融合。依托天津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鲜明“津韵”色彩的文化主题活动、特色节庆展会;坚持以文兴业,壮大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开发类型多样的文创产品,提升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效能,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

  实施品牌化战略,让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能够“火起来”。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无形的文化资产,是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天津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津派文化品牌。首先,精心淬炼天津文化的独特标识,提升天津文化的辨识度。天津的文化标识,要凸显天津文化韵味,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传达天津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次,深挖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决定着文化的生命力。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本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这个精神宝库,充实文化内容,丰富文化内涵,夯实文化根基。再次,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传播技术,推动天津文化持续“出圈”。通过动漫、短视频、微电影等方式,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传播矩阵,提升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本文为天津社会科学院专项委托课题24YWT-02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