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天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清妇联创新打造“湿地农品她代言”项目
村妇联主席成“代言人”
本报记者 宋德松

  “这里是‘燕王湖’故地、京津走廊的‘鱼苇之乡’,被誉为‘北方小江南’……”走进大黄堡湿地农渔文化展示中心,一排排身着绿色旗袍、身姿挺拔的女讲解员非常引人注目。在游客眼中,她们漂亮、阳光、有活力,她们是大黄堡湿地农渔文化展示中心的“红人”“代言人”,她们也是来自武清区大黄堡镇各个村的妇联主席。

  今年年初,武清区妇联创新打造“湿地农品她代言”项目,注重发挥最基层妇联主席作用,动员引领广大妇女在乡村振兴最前沿拼搏实干、展现时代风采。

  “姐妹们,镇里要集中打造湿地农渔文化展示中心,集中推介全镇特色农副产品,并把这项重任交给了咱妇联。”建设湿地农渔文化展示中心是大黄堡镇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任务,今年年初,大黄堡镇党委委员、妇联主席陈广静向全镇妇联干部、女党务和妈妈管护队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说干就干。在位于东汪庄村的废弃厂房里,陈广静带着妇联姐妹们一干就是两个月,大家携手调动各方资源,到其他省市交流“取经”。从自学电脑绘图打样到召集村里巧妇制作一件件精品,从线下“吆喝”推广产品到成立线上“巾帼直播团队”,她们用“流量”逐步扩大“销量”……

  振兴馆、宣传厅、谷禾斋、飞鸣阁、曲水厅、老物件、四季馆、直播间……一间间特色小展厅从无到有、从“跃然纸上”到“映入眼帘”,姐妹们将“中心”当成自己的家,将打造任务看成“自家装修”。

  为节省资金,大家决定展厅里的装饰品和特色产品制作全部“自己来”。“这样算下来不仅节省经费一半以上,还能充分展示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醇厚质朴的民情民风,一举两得!”陈广静说,“不到3个月时间,占地1500平方米的8个功能厅,姐妹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爱岗敬业的讲解员呢?不仅要‘了解、敢讲’,更要‘精讲、会讲’,尤其在大型农企对接活动中要成为出色的推广员。”硬件总算置办齐了,陈广静又碰到了新难题。“在我们最难的时候,是区妇联和商务局主动帮我们‘解围’。一方面带领我们外出交流学经验,另一方面定制化开展新农学堂培训班,从能量情绪管理、语言表达技巧、电商媒体推广技巧等多个方面传授经验。”

  经过紧张的训练,各村妇联主席讲解员勇于超越自我,精彩的讲解为八方游客倾情展示家乡魅力,不少游客被湿地的好环境、好生态、好产品深深地吸引,与“她”相约、邂逅湿地正在成为大黄堡镇的文旅推广IP(品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