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周刊·京津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记》发布
天津港海陆双向辐射能力明显增强
刘畅

  本报讯(记者 刘畅)日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高端论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行,来自京津冀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共话协同发展成就。论坛发布了《大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记》(以下简称《京津冀10周年记》),对三地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梳理和总结。10年来,三地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产业协作等重点领域不断探索突破,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同心同向同力加速构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年来,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重要进展。《京津冀10周年记》作者之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介绍,首都核心区将部分一般性行业和非首都职能部门有序向外疏解,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相关人员向外转移。2014—2022年,首都核心区常住人口规模由221.3万人下降至181.5万人,人口密度减量显著。北京积极推进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动态调整退出,累计有序退出4000余家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京津冀10周年记》指出,三地机场群、港口群建设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津港已初步建成国际一流枢纽港口,陆海深度融合平台作用持续发挥,海陆双向辐射能力明显增强。津冀两地港口携手相“融”,分工协作持续深化、功能互补的津冀环渤海港口群基本建成,以天津港为中心的环渤海内支线运输网络已初具规模。

  在产业协同方面,10年来,三地通过以合作园区为载体的“共建”“共管”模式、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导的“总部+基地”模式、以大数据产业为牵引的功能互补协同模式等六大模式,推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一系列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实现了北京产业发展从“大而全”转向“高精尖”,天津产业优化以“引得来”巩固“发展好”,河北产业从“接得住”实现“升级跳”,产业合作赋能区域协同日益凸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