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把“津”字招牌变成“金”字招牌①
漫话~~~
新视野~~~
评论员在现场~~~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热点观察~~~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视野
抓住文旅市场的“长尾”
张玥

  笛声悠扬,水袖袅袅。在苏州,昆曲已经成为许多旅游场所的文化元素,相关主题研学游、演出活动层出不穷。有的演出场场爆满,所产生的各类消费非常可观。这个一向小众的文化市场,竟也生成了别样的风景。

  在小众上做文章,既能另辟蹊径,形成更丰富的文旅市场,也能成为独特文化符号,助力一座城市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其背后凸显的,是一种“长尾效应”。

  在传统营销观念里,热门商品销量大,是商家必争之地,小众商品代表各种零散需求,销量低,一直不被重视。但在互联网模式里,再零散的需求,也能汇集起一定数量的消费者。由于小众商品数量多,在销量分布曲线上犹如一条长尾巴,“长尾效应”由此得名。

  瞄准“长尾”,文旅产业发展的可能性会更丰富。过去,很少有人将逛博物馆、体验非遗文化等作为旅游主题,如今“为了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渐趋流行;前往古城来一次汉服旅拍、到优美山乡参加一次写生游、在戏剧小镇观看一场先锋话剧,这些爱好都能成为撬动旅游的支点。从音乐节到艺术展,从“旅行+电竞”到“旅行+市集”,文旅需求日益多元化,呼唤更丰富的供给,这就为产业革新提供了新思路。

  “长尾”涉及的市场繁多,防止“乱花迷眼”就要找到着力点。这取决于如何用好自身资源禀赋。天津制造业底蕴深厚,依托于此的工业游,既能让人感受工业文明的沿革,也丰富了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发展模式;“相声窝子”“曲艺码头”的名头,能成为各类艺术爱好者的“汇集令”。深入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故事思维等,将之开发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旅品牌,会让城市迸发出别样的吸引力。

  严格说来,“长尾效应”将传统认知的“小众化”升级为“个性化”,并打破了“小众化等于小市场”的思维模式。将地方特色、传统民俗、民间艺术有机融入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空间,利用“文旅+科技”“文旅+康养”等业态替代观光旅游的单一模式……这些丰富的融合实践证明,从富于特色、满足个性的资源开始,将游客的目光引至其他文旅项目,更能激发出“长尾”的潜力。这往往需要在梳理资源、规划线路、服务配套等方面发力,让农、文、旅、体、商等不同产业间的资源、信息、市场等要素实现共享,形成深度融合。

  没有小的市场,只有小的视野。抓住文旅市场的“长尾”,做好多元化文章,会让文化更具活力、旅游更富魅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