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把“津”字招牌变成“金”字招牌①
漫话~~~
新视野~~~
评论员在现场~~~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热点观察~~~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渤海潮
“快递”搭地铁,搭的不只是顺风车
杨建楠

  嘿,地铁上有你的“快递”!

  近日,在天津地铁5号、6号、9号线上,一些快递包裹被放进中转箱,在平峰时段,跟随快递员搭乘地铁“奔向”收件人。它们和乘客一样先进站过安检,然后进入客流少的首车厢“乘车”,出站后再由等在站点的快递员直接派送。

  “忙时送人,闲时送货”,在不影响乘客的情况下,缓解了快递高峰时期的运输压力。采用新模式后,转运环节减少,当天11时之前揽收的同城快递包裹,下午就可以派送到客户手中。以盘活存量的思路盘活闲置运力,带来的是多方共赢。对地铁运营方而言,运力得到充分利用,收入更加多元;对快递公司而言,转运环节减少,成本降低、配送效率提升;对整个城市而言,地铁运送快递包裹既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也更低碳环保……盘活一种资源,带来无数种变化与便利,这背后不只是对资源的活用,更是对“盘活”理念的活用。

  开拓思路,不妨多问几遍“还能怎么用”。例如地铁除了运乘客、运物资,也可以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苏州市索山桥西站,是全国首个苏绣非遗主题地铁站。车站内独具匠心的苏绣作品让每位进站乘客都能享受“指尖艺术”的魅力。“地铁文化会客厅”内还设置了苏绣体验区,为大家提供沉浸式体验非遗的机会,交通设施在承担运输功能的同时也成为文化地标。对用法的花式创新,其实是一种“变”的意识。“变”可以是“无中生有”,另辟蹊径探索全新模式;“变”也可以靠“移花接木”,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将其“本土化”改造后为己所用。“变”的关键,是要从“向来如此”的认知惯性里走出来,大胆去创新,主动去开拓,打破思维的框框,你就会发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被忽视的事物中其实“别有洞天”。

  追求“物尽其用”,无论是看得见的建筑、土地,还是看不见的运力、时间,都有“突破口”。想方设法挖掘潜力,敢于把“脑洞”开得再大些,终会“变”出更多新路子、新模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