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十项行动见行见效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
~~~——武清区汊沽港镇着力培育乡村振兴发展新业态
乡村速递~~~
乡村速递~~~
乡村速递~~~
乡村走读
东丽区税务部门工作人员为种植户讲政策送服务~~~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项行动见行见效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
“一朵花”描绘农文旅新景(图)
——武清区汊沽港镇着力培育乡村振兴发展新业态
本报记者 张立平 通讯员 李敏慧
第八届津溪桃花文化节开幕。
孩子们在儿童游乐区玩耍。
津溪桃源内的花卉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津溪桃源的桃花开了。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以同出一脉的运河文化为主线,有着小京津冀之称的“通武廊”三地文旅部门通力合作,日前策划推出了“通武廊”文化和旅游交流季暨第二届运河文化节。武清区作为今年“通武廊”文旅交流活动的举办方,全年将组织文化互通、游玩互赏、产业互融等活动。

  武清区汊沽港镇作为此届运河文化节的分会场之一,立足自身千亩桃园的资源禀赋,以“花”为媒,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培育发展新业态,用“一朵花”描绘出了农文旅融合的新图景。

  协同 桃花园引来京津冀三地客

  进入四月,春暖花开,汊沽港镇的桃花、梨花、海棠花争奇斗艳,汇成一片灿烂的花海。

  日前,位于该镇的津溪桃源作为“通武廊”文化和旅游交流季暨第二届运河文化节的分会场,迎来了自己的节日——第八届津溪桃花文化节。作为“通武廊”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之一,今年桃花文化节的主题为“花漾通武廊 桃韵满津溪”。

  汊沽港镇是林果之乡,种植果树已有百年历史,全镇桃子、葡萄等林果种植面积5000余亩。多年来,乡亲们通过种桃子、葡萄实现了增收致富,但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汊沽港镇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2015年,汊沽港镇投资建设了津溪桃源,以发展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游为目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津溪桃源总面积1000余亩,分为桃源体验和创意休闲两大功能区,是集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这些天我们的客流量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3天4.5万人次,大部分为京津冀地区的游客。”汊沽港镇副镇长苏晨说,近年来,该镇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熟知。

  上周末,陈女士带着家人专程从市里来到了津溪桃源,邂逅了一场“通武廊”的文化大餐。武清的鼓舞表演、通州的京东大鼓、廊坊的唢呐独奏先后登台亮相,三地特色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和非遗文创各具特色。“太适合全家人一起组团打卡了!游玩、赏景、品味传统文化,我们各取所需。”陈女士说。

  来自河北省的游客李锐来武清区很多次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开通,让他的跨省游很轻松。“放松一下心情,带孩子多多亲近大自然。我每次来都是玩一天、住一宿,第二天再带点儿武清特产回去。”李锐说。

  来自北京的吴女士是从朋友圈了解到武清区的。“不少同事跟我推荐过武清,这次来,感觉不虚此行,这里不仅能赏桃花,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吴女士由衷地点赞。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汊沽港镇的文旅产业找到了发展方向。日前,本着“合作、共赢、可持续”的理念,汊沽港镇政府与北京通州旅游行业协会、廊坊市文旅协会签署了文旅产业合作备忘录,三方建立了信息互通机制,在农文旅信息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将津溪桃源打造成京津冀地区生态游、乡村游、亲子游、康养游的首选地。

  据了解,津溪桃源自2015年开园以来,累计接待京津冀地区游客超过260万人次,进一步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创新 让文旅产品常游常新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春日的津溪桃源,是一片花的海洋,也是一片欢乐的世界。

  在津溪桃源里,不仅有春日美景,更有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节日盛宴。

  “今年的活动集旅游观赏、文化体验于一体,分为桃运盈乐心声、震撼双花盛宴、水幕灯光秀展、古今文艺展演、特色美食游乐、乐享户外露营6大板块。”汊沽港镇镇长刘绍贵说,津溪桃源主打桃花文化,将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依托自然风光等特色资源,打造了百亩花海,将休闲与采摘融为一体,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观光体验的路子。

  据了解,汊沽港镇已连续举办七届“津溪桃花文化节”。为丰富群众的游玩体验,津溪桃源结合不同节日特点,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桃花文化节有何创新?如何吸引游客再次打卡?津溪桃源如何成为常游常新的文旅IP?

  去年以来,汊沽港镇将津溪桃源进一步升级,精心打造了“一环一带三园”,即春日庆典之环、滨河风光带、玫瑰园、桃心园、彩虹园等精品路线,并创造性地将桃花文化与灯光音乐有机结合,精心策划电音节、月季节、啤酒节等活动,引入游乐设施、户外露营等多个爆款项目。同时,创新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津溪桃源开辟了夜场活动,在白天游览结束后,游客晚间可以欣赏现场感超强的非遗双花铁花秀展演以及水幕灯光电影等精彩演出。

  “以前游客来这里,大多选择一日游,现在津溪桃源有了夜场活动,能够吸引游客住下来,并与其他文旅节点形成互动,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我镇的旅游业态、延长产业链条,使汊沽港旅游热度有效提升。”苏晨说。

  用好农业资源,同时融入文化元素,在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汊沽港镇一直在探索。该镇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科学开发旅游资源,不断提升产品层次。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梦幻桃林区、缤纷花海区、现代农业区、配套商业区等功能分区,打造网红建筑和网红打卡地标。同时,依托温室大棚,全年为游客提供特色蔬果产品,满足广大游客采摘及观赏的需求,让游客玩在津溪、乐在津溪。

  “汊沽港镇将因地制宜,依托以‘桃’产业为代表的本地特色资源,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做优做强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让更多的游客在这里遇见‘诗与远方’!”刘绍贵说。

  融合 产业赋能促文旅发展

  以现代农业为基、以休闲旅游为形、以乡土文化为魂,在汊沽港镇,乡村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津溪桃源是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桃园之一,同时也是武清区大力发展“桃”文化的特色农业园。去年园区内10余种桃子产量达到11吨,销售额达到40万元。今年预计桃子产量12吨,游客不仅可以赏花观景,同时又能体验采摘新鲜水果的乐趣,视觉与味蕾得到双重满足。

  “我们通过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农民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还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通过公司化运作,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平均年增收近万元。”津溪桃源运营经理李殿清说。

  “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春季的棚室温暖潮湿,种植着四季长果桑。成片的四季长果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下还有一群正在“工作”的大鹅摇摇摆摆,一派农家闲适景象。游客们则挎着小篮子穿梭其中,采摘着紫红色的果实。

  多年前,津溪桃源引进四季长果桑,试种取得成功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一般果桑一年只收一次果,而四季长果桑的特点是一年四季均可结果、高产稳产,亩产量可达2000斤。游客们对于这种新奇水果十分感兴趣,种植四季长果桑的大棚里总是热闹非凡。

  汊沽港镇不仅有桃子、四季长果桑,还有葡萄。

  在汊沽港镇胡柳子村,一座座葡萄棚里藤蔓展绿,新稍竞出,欣欣向荣。种植户田宗江正在自家大棚里整理葡萄架,“到了7月中旬,这些葡萄就能成熟上市,我每天都要到棚里拾掇葡萄苗,马虎不得!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葡萄是胡柳子村的“致富果”,也是汊沽港镇的“金名片”。早在2015年,“胡柳子葡萄”便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年,胡柳子上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2023年,承担起国家标准委员会“葡萄——蔬菜日光温室立体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今年又申报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项目。该村现有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葡萄棚占地400亩,每年产量大约1500吨,随着镇里农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到村里观光采摘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去年全村葡萄销售额1200万元,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为了让“致富果”再结“新果”,胡柳子村已于2023年引进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等优质葡萄品种12000株,同时试行公司化运营,制定从选种、育苗、种植管护到采摘、销售、包装等方面统一标准,由“各管各的”改为“一标通行”,在全村范围内形成葡萄种植合力,推动亩产、价格、销量三增长,平均亩效益增加500元。今年,该村计划高标准新建大棚20座,用以种植葡萄、蔬菜等,进一步助力村庄农业发展。

  “农文旅融合,产业是基础,我们还要继续引进新品种,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附加值的果蔬产业,推进农业观光园和生态采摘园建设,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胡柳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谭祥文说。

  下一步,汊沽港镇将积极拓展“旅游+”新业态,推出“旅游+文化展览”“乡村旅游+康养”等系列休闲旅游精品路线,在文化繁荣和产业振兴的道路上走深走实,开出朵朵桃李,展现最美乡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