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防止重“形”不重“效”②
漫话~~~
深一度~~~
新视野~~~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热点观察~~~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之平视线
用魔法打败魔法?
——防止重“形”不重“效”②
金之平

  据《半月谈》报道,一款名为“写字机器人”的仿手写产品最近在多地热销。只需输入电子文档,短短几分钟,写字机就能输出一份“手写体”纸质文稿。不少人购买这款产品,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有人说,这是在“用魔法打败魔法”。要求学习笔记、工作材料等手写,以便加深理解、检查核验,作为一种督促手段,本无可厚非。然而,有的地方却衍生出“为手写而手写”的形式主义。比如,基层干部被要求抄写大量法律条文,必须写满理论学习笔记本,手写的“量”甚至成为考核指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要为各项工作的落实“穿针引线”,体量大、事务杂,承担大量日常管理和服务职能,一旦时间都被写材料占据,哪里还有精力去抓具体工作?东部沿海某市一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就曾自嘲是熬夜写材料、造概念的“缝纫工”,“天天在基层,却没空下基层”。根治基层形式主义,需先根治形式主义的考核,把“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切实树立起来,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干工作、干实事。

  当然,形式主义在基层滋生,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身在基层,不愿深入基层者不乏其人。譬如,有的人接到上级任务,用大喇叭一喊或在工作群里一传,缺少到群众中抓落实、听反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人到基层一线的次数不少,但关注点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到现场”只为“走过场”。深入基层,需要的是实实在在同百姓打交道、为百姓办实事。服务群众的主观意识不强,干工作只要表面完成的结果、不求群众满意的效果,就难免沦为形式主义。

  “基层是真的要去干活的”,网友的评论简单却一针见血。减掉基层的“负”、拔掉形式主义的“根”,才能让基层回归干事创业的本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