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0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一生只做一件事(图)
天楠
《一生一事》,李昕著,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3月出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的“伊”可以是喜爱的人,同样可以是热爱的事。李昕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香港三联、北京三联、商务印书馆四大出版机构担任编辑,从事编辑工作四十余年,经手的图书三千余册。正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韦君宜提倡的编辑要“一手编,一手写”那样,李昕不仅经手的图书被社会、文化界和广大读者证明是有价值的好书,自己也写了不少好书。

  这本自传《一生一事》,是他回顾四十年编辑生涯的回忆录。书中除了述及与诸位名家在编辑过程中的交往,也从编辑层面抒发情感与遗憾,是编书读书爱书人的必读之书。

  时代的参与者

  1982年,李昕大学毕业后入职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一名校对做起,后来成为编辑直至编辑室主任。在此期间,他与文学名家打交道,见证了一批文坛大家及新秀的成长。比如,他与著名作家王蒙结缘,深厚友谊持续至今;他为张炜的新作《古船》仗义执言,作为新人的张炜感恩至今。日后,王蒙和张炜都成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1996年,李昕被派到香港三联工作。那时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前夕,香港三联策划并出版了一系列介绍中国社会生活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图书,颇受好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出版业萧条惨淡,香港三联策划并出版了一批小成本低定价的书籍,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经济效益增长显著。这些故事,李昕都在《一生一事》中详细记录下来,可以说他见证了香港出版业从动荡到平稳的全过程。

  2005年,李昕回到北京三联,致力于打造大众读物,出版了大量纪实类作品。2014年退休后,李昕被商务印书馆返聘,在高端学术之外策划的大众读物选题也有不俗表现。除此之外,中国港台作家出版作品的破冰之旅,李昕也有幸参与。李敖、金庸、梁凤仪的作品,他都曾积极推荐出版;齐邦媛、王鼎钧的作品,他曾积极斡旋,促成其出版事宜。不难看出,李昕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同时也抓住了出版业蓬勃发展的机遇。

  李昕的职业生涯还见证了中国版权意识觉醒的发展阶段。书中还原的一段段出版史,见证的一场场版权纠纷,均由李昕与各时代各领域的学者、作家共同书写,他也由此成为潮流、时代、历史的参与者。

  编辑的金科玉律

  对编辑来说,每本书的策划、审稿、营销都是必做的操作流程,李昕在《一生一事》中也将自己四十年编辑工作的细节一一道出。

  在策划方面,面对自己不太熟悉的学术书稿,李昕提倡比较阅读,通过翻看不同学者的专著发现和提炼其独特价值。唯有如此,编辑才能发现书稿中的特色和不足,做到不论是给予高度评价,还是提供可行性修改建议,都言之有据。在审稿方面,当编辑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李昕在书中提供了自己的一些工作技巧。

  李昕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期间,有一次给著名作家王蒙改稿子,把对的改成错的,被王蒙当场指出来。他反思道:“这件小事,我之所以至今还记得,是因为我引以为戒。从此时开始,我做编辑案头工作,凡是在作者稿子上做的修改,我都要反复校核,至少三遍。”“凡修改必校核,多看资料多查字典”,这两条审稿原则,是李昕留给出版界所有编辑的金科玉律。

  李昕做了一辈子编辑出版工作.当这本《一生一事》完稿时,有人问李昕:“你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是总结自己,还是启发同行?”他回答说:“可能两者都有吧。”

  当我们翻看这本书时,可以看到李昕最重要的几十年人生经历,不仅渗透着他的酸甜苦辣种种体验,同时也凝聚着他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思考。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