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柳青年画挂在墙上(图)
李治邦 题图 张宇尘

  拜读了杨柳青年画口述史料汇编《见证匠心》,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每一幅经典的杨柳青年画扑面而来,而且那么真实和逼真。人们都知道杨柳青年画风靡世界,我阅读完这部书更加感到杨柳青年画名不虚传。前几年,我们举办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来自全国的非遗项目云集博物馆,真可谓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在开幕式的策划上,大家达成共识,那就是要把杨柳青年画悬挂在展览馆的正中央。在开幕式上,四张具有代表性的杨柳青年画显得格外耀眼,来自全国的“非遗”朋友走进展厅,看到杨柳青年画挂在最显眼的地方,都说效果非常好,也开创了杨柳青年画之最,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

  确实,杨柳青年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一个令人自豪的符号。这部书的每一篇口述,都让人沉浸在杨柳青年画的厚重历史之中。口述史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阶段,所发生的最感人的故事。不论是专家,还是传承人,他们所讲述的都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最柔软的那部分,这些故事记录了杨柳青年画的诞生和发展,而且没有任何斧凿的痕迹。他们对杨柳青年画充满了发自心底的热爱,因为杨柳青年画,他们甚至改变了人生。

  每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我都会在展厅里看到杨柳青年画的技师们在忙碌,经他们的手绘制出来的年画是那么精致秀美。我每次去杨柳青镇,总喜欢到年画馆去转转,有时候他们见到我,就送给我一幅画,弄得我挺不好意思。他们总是乐呵呵地说,杨柳青年画就是送福的,谁得到了谁就有福来了。这么一说,我只能接受。看着杨柳青年画一刀一刀地透着心血,刻得栩栩如生,我就很感动。画的线条有的很细,稍微不注意就会被毁掉了。我问他们刻一幅画需要多久?他们回答,有时需要一个多星期,甚至半个月呢。我曾经采访过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人,知道为了传承这门绝技,他们很是辛苦,因为杨柳青年画名声太大,他们怕弄不好就会减弱了杨柳青年画的影响。这些传承人握刀伏案,手随心动,刀随手成。读了这部书,读者就会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传承人曾经跟我说过,年画是需要老百姓贴在墙上的,是给每一年送的祝福。所以说,杨柳青年画一年画一张,一挂挂一年。通过阅读这部书,读者还可以体味到,不是每一个传承人都在想着生意经,他们更多的是考虑怎么能让年画传承下去,不能在他们手里断掉。

  杨柳青年画就如同这座民俗风情强烈的千年古镇一样,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每逢春节到来,杨柳青镇上,无论大街上的商铺,还是小巷里的民宅,老百姓都喜欢把形式多样的年画贴到墙上。不单是杨柳青镇,随着天津运河文化的发展,只要是天津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过年贴年画的风俗。

  杨柳青的年画题材很是广泛,因为受运河文化的影响,画里有花鸟虫鱼、吉祥图案、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无所不包。杨柳青年画造型优美、刻制细腻、线条流畅,画面玲珑剔透,秀美可观。那就是来源于生活,根植于底层生活,渗透着浓郁的民俗民风。杨柳青年画从培育到发展,经过了很多代年画艺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但是过去的民间艺人大多不被重视,故很少有史料记载。这部口述史就弥补了这个短板,翔实记录了杨柳青年画传承人的经历和故事。

  记得那年春节,我和几个文友相约去了杨柳青古镇,在黄昏中走在小巷子里,看着家家户户张贴的杨柳青年画,听着鞭炮噼噼啪啪的脆响,不知谁唱起了杨柳青民歌《画扇面》:“天津卫城西杨柳青,有一位美女白俊英,专学丹青会画画,这佳人十九冬,丈夫南学苦用功,眼睁睁来到四月当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