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国家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政治自信和战略定力。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未竟事业,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征程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以科技革命为先导,实现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并推动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从现代化要素看,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必然要注重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必然要注重政治领域的民主法治和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换言之,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而物质文明的发展又推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演进。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推进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党开始肩负起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党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孜孜以求的历史夙愿、始终不渝的宏伟目标、接续奋斗的强大动力、为民造福的使命担当,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经验而又立足中国实际的艰辛探索中开创出来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世界文明的中国形态与人类文明的社会主义形态有机融合的产物,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而且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开辟了广阔前景。其实质是通过全面建设和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美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明确的政治要求来贯彻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意味着各方面工作都要把重心转移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当中来,通过最大的政治这一战略定位,给各方面工作提供一种确定性,不管环境如何变化,都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伟力。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有利于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优先地位,使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制定、资源配置都服从和服务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概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从政治保证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从发展基点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本国具体国情的现代化;从理论指导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科学指南的现代化;从本质属性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超越西方发展模式的现代化;从奋斗目标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从影响范围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现代化。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主体性。
● 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保证国家机器高效运转,保持中央政令统一,集中全体人民力量办大事,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强大合力,使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得到切实贯彻,促进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才能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
团结最广大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因此,倾听人民呼声,集中人民智慧,维护人民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既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牢固基石。这就要求我们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充实、社会安定、生态宜人,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经济克服挑战、稳步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尊重经济规律、把握发展大势、适应现实需要、争取未来主动的战略决策,是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的必然要求。实践表明,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支撑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