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八
全市今年工业培育增量要发挥重大项目支撑作用~~~
欢乐京津冀
一起过大年~~~
~~~张工主持
~~~
新春走基层~~~
牢记嘱托 见行见效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答卷~~~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见行见效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答卷
凝心铸魂 红色教育厚植爱国情怀(图)
本报记者 张雯婧 本报记者 姜宝成 通讯员 吴军辉 宗琪琪 摄
南开大学师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本报记者 姜宝成 通讯员 吴军辉 宗琪琪 摄(资料照片)

  “你是中国人吗?”“是!”

  “你爱中国吗?”“爱!”

  “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

  南开大学每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都要带领全体新生一起重温张伯苓先生提出的“爱国三问”。这样的场景,已是惯例。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视察时强调:“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嘱托言犹在耳,关怀温暖在心。

  近年来,天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厚植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现如今,从机器轰鸣的车间到孕育生机的田野,从文明祥和的社区到不断创新的实验室,从中心城区到广袤乡村,从大街小巷到书香校园……红色成为这座城市最鲜亮的底色,爱国成为人们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这一抹“中国红”,见证了津沽儿女心底的爱国之情、凌云之志,也见证了青年学子把小我融入大我、用实际行动让“爱国三问”的时代回答响彻海河两岸。

  打造思政“金课” 培养时代新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开大学时指出。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高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天津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按“金课”标准,讲好思政第一主课——

  这个寒假,天津财经大学思政课教师金雪飞一直忙着更新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讲义与课件,“这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现实对话课’,也是一门个人成长成才的‘务实管用课’,必须给学生们讲深讲透讲活。”

  天津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系列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第一主课,按“金课”标准开好建好。在全国率先编写11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每年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完善修订。探索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群,引导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等专业必修课。

  提升教学质量,打造每人“拿手一课”——

  思政课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天津聚焦“讲得精彩”,组织全市3000余名思政课教师开展千堂“拿手一课”展示活动,通过院、校、市三级特训营,努力让每位思政课教师都有一节学生爱听又想听的“拿手课”。在理论专家、演讲大咖、顶级辩手等领衔的“教练团”辅导下,一批让学生真心感动、具有时代温度的思政课迅速“出圈”。

  为了讲好“两弹一星”精神,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张莹不仅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徐虹等多位参与“两弹结合”试验任务的英雄老人。2023年,张莹凭借《英雄“无名” 岁月有情》思政课,获得天津市大中小学“故事思政”微课大赛特等奖。她说,讲好思政课靠的都是“笨”功夫,学生们看到的是时间有限的课堂,看不到的是课程背后长时间的“磨课”过程。

  善用社会大课堂,讲好“大思政课”——

  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回顾鸦片战争、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聆听家国情怀……天津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发挥实践教学沉浸式优势,逐一制定教学实施大纲,开展书本知识“反刍”式实践教学。

  “走进这里,我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嘱托变为现实。”天津工业大学把思政课堂“搬”进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学生们通过所见所感深切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天津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孙越说,浸润式的学习让“书本上抽象的思政课”变为“现实中鲜活的思政课”。

  小我融入大我 勇担时代重任

  爱国,不是口号,是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翻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南开大学师生交流的照片中,站在总书记身后的南开学子周敏杰目光坚定。毕业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脚踏实地,在科研报国的路上奋力前行,“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习近平总书记温暖的话语,深深印刻在万千南开人的心底,也激励着津沽儿女,特别是青年一代在爱国奋斗路上,心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重任。

  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2017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肯定了他们携笔从戎、报效国家的行为,勉励他们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7年来,一批批天津青年报名参军入伍,守护祖国和人民的平安。“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建功军营、绽放青春!”天津科技大学2023届应届毕业生、进藏新兵孙旭说。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为社区志愿者点赞。他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

  5年来,一批批天津青年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用自己的微光温暖这座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朝阳里社区同志愿者亲切交流,天津外国语大学学生王颖就是其中一员。“这些年,无论走到哪儿,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已铭刻于心。”王颖说。

  火热的青春,需要在磨炼中成长——

  2023年,天津200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奔赴一线,扎根基层奋斗;700名青年学子在新疆和田开展支教,在祖国边疆书写绚烂青春。

  2023年,天津1500名青年学子登上全市思政公开课大赛的讲台,讲述自己“铸爱国魂、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决心。面向国旗,他们深情表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这份爱,来自青年,来自整个津沽大地。

  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前,天津党员干部在雨水泥泞中筑起牢不可破的防线,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保卫海河安澜的赤子之歌。

  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文化之夜”让世界聚焦“中国之美”,一个个美好的中国故事从这里“传”遍世界。

  天开高教科创园中,一大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和创业者从筑梦走向圆梦的路上,始终牢记“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誓言。

  百年红色文化 铸就核心价值观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天津是中国青年运动的策源地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

  天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持续探索红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泛黄的报刊、模糊的黑白照片、锈迹斑驳的徽章……走进位于河北区的天津觉悟社纪念馆,400余件藏品生动诠释了社员们在五四运动高潮中所表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除常设展览外,这里常年举办主题鲜明的临时展览,致力于让红色文物“活”起来,打通了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宁河区俵口镇是革命烈士于方舟的家乡。于方舟是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2022年5月,“重走方舟路”实践基地正式对外开放,一条红色研学路线在于方舟烈士故居基础上延伸打造,全长3.8公里,包括红色革命标语墙、新生社场景体验、方舟步道等10个点位,最终抵达于方舟故居。“重走方舟路”项目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组建“方舟之子宣讲团”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开展沉浸式专题党课、现场讲解、场景体验等实践活动,很多慕名而来的青年人在“重走方舟路”上深受教育。

  2023年11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共同发布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平津战役纪念馆“青春火炬”思政课入选。“我们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运用数字化技术精心设计教学课件。生动鲜活的形式、环环相扣的内容,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平津战役。”平津战役纪念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姚剑波表示,2023年以来,“青春火炬”思政课已经“走”入45所学校。

  天津还持续搭建服务平台,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不断发挥志愿服务在红色文化宣讲中的积极作用——

  今年80多岁的张振东老人,是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志愿宣讲员之一,常年为游客讲解五大道上的红色文化。截至目前,老人已经开展义务讲解5000余场,并培养出300多名学生志愿宣讲员。游客通过他的讲解不仅了解了中国近代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更爱上了天津。

  像张振东这样的志愿宣讲员,在天津还有很多,他们活跃在各大场馆、大街小巷,把更多的红色故事有滋有味地讲给游客听。

  一项项创新之举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一系列文明活动也在津城“火”起来,为津沽儿女不断开拓进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紧密结合南开中学、耀华中学等学校的红色资源特点,深入挖掘其历史内涵和教育意义,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红色资源进校园系列活动节目演出,讲好天津红色故事。

  组织“时代新人说”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一个个拼搏奋斗的真实故事感染着每一位聆听者,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时代新人”为榜样,立足本岗,不懈奋斗,把深厚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实施“信仰之光”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开展“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精神”等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和“学雷锋、做雷锋,共建天津志愿城”等主题活动,不断深化全域文明城市创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天津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红色文化的浸润,让主旋律在最有活力的领域“不缺席”、在最受欢迎的地方“不落伍”,引导“强国一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在全市形成爱党爱国、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强国之志,生生不息。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天津将持续用好用足红色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