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悦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报力荐
《西线归来》的前世今生(图)
代悉
摘自《西线归来》,【德】埃里克·马里亚·雷马克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推荐理由:《西线归来》是著名德裔作家雷马克的代表作,也是其成名作《西线无战事》的伟大续篇。1931年出版后仅6周,德国本土销量就超过200000册,一年内被翻译为25种语言,取得了“欧洲亘古以来书业的最大成就”。

  《西线归来》讲述的是“一战”结束后从战场活着回来的士兵的脱轨人生。1918年,持续了四年的战争终于画上了休止符。二连仅存的32名战士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回到祖国,没有鲜花与掌声,只有无尽的冷漠与疏离。失业、伤病、饥饿、心理问题……他们在混乱的生活中努力打捞被战争打断的生活与青春,然而,战友的同室操戈,好友的自杀身亡,伤残老兵的不公正待遇,以及政客们的尸位素餐,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通往和平的道路远比想象的更加危险、艰难。看得见的战争结束了,但他们的心里依然硝烟弥漫。

  1916年,雷马克在学校应征入伍,走上西线战场,战争结束后回到祖国,并在德荷边境的小村庄里当老师,在此期间,他发现政府在极力粉饰太平,似乎战争从未发生过一般,课本和教学大纲中写满了对战争的讴歌与颂扬,他们将战争包装成英雄的磨刀石,青年赢得荣誉的游乐场。而那些十四五岁的少年满怀热忱地聆听战争故事,眼睛里流露出向往的神色,并且开始厌倦校园生活,渴望参加战斗,为此他对教职的意义产生了深刻怀疑,愤然离职。

  1919年,魏玛共和国成立,德国国内党派之争越发严重,经济一片萧条,通货膨胀、粮食短缺、大面积失业时刻威胁着德国人民的生活,示威、游行、武力镇压此起彼伏,那些曾经参战的士兵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悲观情绪十分严重,后方百姓也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中,迷茫、恐惧、无助、对未来看不到任何希望。《西线归来》的背景就是雷马克这一时期的亲身经历,在作品中他将矛头直指德国人意识和良知的伤口,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1931年,《西线归来》出版后,迅速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但因内容过于悲观,人们对《西线归来》的评价并不像《西线无战事》那么高。

  也许是雷马克本人认为首版文本过于悲观,也有可能是批评的声音过多,雷马克开始着手修改书稿内容。他为了改变故事的结局,极力要求合作的21家出版社等待他的最新版本,如果对方不愿意出版最新版本,他甚至愿意终止出版合同并偿还已经收到的预付款。通知发出后,雷马克就消失了,直到他用“序章”和“尾声”重新结构全文后,才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在1959年出版的新版《西线归来》中,雷马克对全书的内容和顺序进行了大量调整,删除了大量心理描写和悲观情节,并加入了“序章”和“尾声”。

  1931版中,小说开篇将视线聚焦在刚刚从战场撤下的二连,一个灰扑扑的三十二人小队穿过雾蒙蒙的乡村,褪色的军装、破烂的军靴、染血的纸绷带,他们弹尽粮绝、死气沉沉,丝毫看不到战争结束带来的喜悦,只有无尽的沉默和伤兵的呻吟。他们站在山坡上,向前望,是正在撤退的大军;向后望,是断壁残垣的战场、如潮水般涌来的美军,以及无数战友的亡魂,一个几百人的连队,只活下来他们三十二个。

  1959版的序章中,作者将视线放在了战场,在和平到来的前夜,二连的士兵们躲在防御工事中,看着天上飞过的雁阵,听着喑哑的雁鸣,畅想战争结束后的美好生活。而后停战命令传来,士兵们纷纷收拾行囊准备回家,他们在战场上回望满目疮痍的土地,虽不敢相信和平真正到来,内心却在欢呼雀跃:“我们回家了,回家了!”

  这段情节在1931版中,本是放在第四章恩斯特的回忆中的。恩斯特和好友前去探望住在精神病院的同学兼战友吉塞克(1931版中此人名为鲍尔戴克),回到家后,他站在书架前,再一次看到韦斯林的遗物,回想起这场最后的战争,此时的恩斯特已经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迫切想寻找一处灵魂的栖息之地,这也为他在接到政府派遣通知书后迫不及待地去村中小学报到做了铺垫。

  同样,雷马克对小说的结尾也进行了调整。1931版是以格奥尔格·拉厄在战场自杀结尾,格奥尔格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在战场上,他一人击落了四架英国战机,但他回到祖国后,无法适应和平的生活,他上下求索而不得,始终感受不到真情实感,便开始怀念战场上同生共死的战友情,试图通过二次入伍使自己的灵魂获得解脱。然而,他在军营里见到的是没有勇气承担责任、为了遣散费和养老金大打出手的领导者,于是精神彻底崩溃了,他千方百计重返战场,在战友的墓碑前开枪自杀。他倒下的那一刻,觉得自己终于回到了战友身边。

  而在1959版中,雷马克将格奥尔格之死的情节前置,将1931版的第十二章恩斯特·贝克霍尔茨重拾生活勇气和乐观精神的片段挪作小说的结尾。结尾中,恩斯特和战友们虽不能说完全走出了战争的阴影,但都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尤其是恩斯特,他住在乡下小旅馆中,望着窗外夜幕下的森林,不再害怕黑暗和死亡,这一刻草木萌发,春天正在到来。

  这样调整后,序章中楔形雁阵的象征意义更加明显。雁阵南飞,冬天快要到来,预示着和平已经不远,但还要经历一番严冬的考验。在尾声中,战友们找到了各自的人生方向,雁群也从远方归来,预示着春天已经到来,和平已经到来,美好的人生即将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

  主题未变,行文顺序调整后,读者的阅读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1931版中字里行间满是绝望与悲观,几乎看不到希望与未来,而在1959版的结尾,草木萌发、春风拂面,希望就在不远处招手。

  如果说《西线无战事》是将真实的战争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切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冷血,借此表现“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那《西线归来》就是将战后士兵的精神创伤捧给读者,告诉读者,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前方几百万将士的牺牲,更是一代人难以消散的心理阴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