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才能让党员干部真正地贯彻党的基本原则,对权力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坚守初心,不断提升自身的干实事能力,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然而,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对政绩观的理解仍存在误区,具体表现为思想错位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人民带来现实危害。因此,如何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问题,不仅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确立了根本遵循,而且为他们在新时代指明了努力方向。
政绩为谁而树?——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从古至今,为官者对于政绩均较为重视,但对于“政绩为谁而树”这一问题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紧紧贴近人民群众,尽其所能地描绘出一幅幅为人民谋幸福的壮美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让各级党员干部清晰地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并将“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作为自身政绩考核的首要标准。
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要真正理解并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正确政绩观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首先,恤民疾苦,为人民谋幸福。党员干部要始终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政绩的首要评判标准,实现对上和对下负责的统一,同时做好显功和潜功,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从而造福百姓。其次,以表率行动践行责任担当。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进现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让惠民政策真正贴合群众实际,做到纾民困解民忧,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最后,要一诺千金,言出必行。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群众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及时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
树什么样的政绩?——坚持新发展理念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部分党员干部的政绩观主要是追求本地区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更有甚者,为了追求GDP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他们完全忽视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对当地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恶劣影响。针对这一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要求党员干部转变“GDP增长至上”的片面政绩观,坚持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新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又面临长远发展问题的背景下,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党员干部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提高能力素质,端正工作作风,全面理解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问题,不再仅仅纠结于地区GDP增长率,而是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真正地贯彻执行新发展理念,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是确立稳和进的工作总基调。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时,不仅要保持工作稳定性开展,还要抓住短板弱点来突破性开展,保持锐意进取之心。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思维。墨守成规已经不适合新时代发展,党员干部应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剔除顽疾,突破利益固化的桎梏,积极寻求良性转变。三是高度重视实干实效。只有坚持真抓实干的精神,避免脱离实际,才能真正地为广大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形成实实在在的政绩。四是重点把握可持续发展战略。党员干部要杜绝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发展思想,不能因急于干出政绩而不顾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战略,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好长远规划,处理好当下和长远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长期性发展。
靠什么树政绩?——坚持严格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传授了切实有效的方法,提出抓落实是衡量党员干部政绩观的重要标志。党员干部抓落实,必须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让政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一方面,严格抓落实的基础是提升党性修养。思想认识决定行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摒弃私心杂念,才能锤炼出坚强的党性,确保政绩观不出偏差,促进广大的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党中央的惠民利民政策能够落实落地,切实为民办事、为民服务。另一方面,严格抓落实的关键是尊重实际发展规律。发展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领导干部需要尊重实际发展规律,做到实际问题具体分析,避免完全照搬照套他人经验,从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角度来分析实际,分清轻重缓急,突破发展短板,抓住发展机遇,确保提升抓落实能力,从而让目标任务真正地落地落实。此外,严格抓落实的保障是科学的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不仅能全面地考察党员干部所做实绩,让重实际、办实事、追实效的党员干部受到鼓励、褒奖和重用,继续在为人民办实事的道路上发光发热,也能助推党员干部将“真抓实干”作为自身追求,促进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