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大院始建于1925年,坐落于近代天津英租界的威灵顿道与达克拉道交口(今和平区河北路与洛阳道交口),由建筑围合形成建筑组团。成立于1901年的先农地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英籍工程师雷德设计了先农大院,在当时该大院多为先农地产公司的高级职员居住。
说到先农大院,必须先提先农公司。天津英商地产公司先农公司是外商在近代天津进行土地和房地产开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外资房地产公司。主要创始人丁家立(Charles Daniel Tenney,1857—1930)在创办该公司之前,就已经在天津英法租界内购买了大大小小二十余块地皮。有学者研究认为先农公司的前身是嘉立堂。丁家立1882年来中国传教,1886年被李鸿章聘为家庭教师,给李家子孙教授英文,彼时丁家立就以“嘉立堂”的名义开始买卖地产。
1900年庚子之乱后,八国联军为协调列强在华既得利益,成立了“天津城临时政府委员会”,即都统衙门。作为当时的实际掌权部门,都统衙门控制管理天津的各项事宜,这也为租界内的土地流转开发创造了条件。都统衙门的成员多为八国联军军官,这些人位居高位,利用权力进行商业活动,包括涉足房地产业。在都统衙门颁布的《天津城行政条例》中就有一条“委员会有权根据需要支配军事部门以外的政府所属财产和不动产,并且有权出售被没收的当地华人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先农公司主要发起人中,丁家立、田夏礼、德瑞克等人都曾在都统衙门中任职。由于八国联军的侵略,包括先农公司在内的一些外资公司堂而皇之地开始大规模攫取中国的土地资源。1901年3月22日,七名合伙人即丁家立、狄更生、胡佛、林德、田夏礼、克森士和德瑞克,以各自手中的土地入股发起成立“先农股份有限公司”。他们在当时法租界的高林洋行内召开第一次发起人会议,正式宣布公司资本额为105000两白银。这些股东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胡佛,有研究者认为正是胡佛在中国积累了雄厚的资金,才能支持他后来竞选美国总统成功。先农公司的股东除了参加会议的7名洋人,还有一些在津的中国著名人士,如李鸿章、蔡绍基等人,这些人手中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影响力对于公司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庚子事变后,由于时局动荡的影响,加上都统衙门为修筑道路强拆老城墙,大量华人开始涌入租界居住,出现华洋混居状况,住宅需求日益增长。先农公司开发的地产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供外国人居住的房屋,如先农大院、额尔金大楼、花园大楼;一种是供中国人居住的房屋,如恒华里、南华里、光华里;另外一种是华洋混居的房屋,如先农里、达文里等。除这三类房产之外,还有疙瘩楼、三盛里、松寿里和荣华里等。先农公司建造的建筑中被冠名“先农”的有三处:今洛阳道上的先农大院、今开封道上的先农里和大沽路上的先农大楼。1902年,先农公司首先在小白楼一带建起先农里,是公司里巷住宅建设的开端,为华洋杂处房屋。1925年,英籍建筑师雷德设计的先农大院落成,供公司职工主要是洋人居住。
先农大院北至洛阳道,南至燕安里,西至湖南路,东至河北路,占地4188平方米,建筑面积5355平方米。这里的建筑均为砖混结构,用了在当时较为先进的建造技术和建筑材料,设计风格受到当时欧洲建筑审美的影响,造型上体现了英式联排住宅和独立住宅的特点。先农公司先拆除了原来的平房,采用外联排内里弄的组织方式,整体建筑组团由英式联排住宅、英式独立住宅等六幢建筑组成。住宅建筑外部沿道路走向建造,利用联排式的沿街设计,形成街墙的完整性,达到视觉上的和谐感,也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在大院内部采用传统的里弄式住宅布局,每户都有前后院,营造出舒适美好的传统空间。部分建筑室内地面铺设大量的木龙骨、木地板和木楼梯,砖砌室内分隔墙。临街的两幢独立式联排住宅为二层楼带地下室,甬路用沥青铺设。
2013年10月13日,历经7年的整理和修缮后,五大道先农商旅区一期项目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成为集餐饮娱乐、时尚购物、文博展览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文旅社区,也成为天津旅游网红打卡地之一。
先农大院是天津近代以来城市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西文化碰撞中作为外来文化进入近代天津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包括先农大院在内的城市建筑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理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整修,并赋予其符合当代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功能,融入时代发展,为当代生活助力。
● 《小楼春秋》解说词:
整修前先农大院由130户居民和5个单位共同使用,院落里面都是一些居民的违章建筑和企业的材料厂。历时7年,这片占地4188平方米、建筑面积5355平方米的建筑群被整修一新,还根据现代使用功能增设采暖、空调系统,并增强了建筑的自我防护功能,整体提升了楼宇的消防安全系统。(节选,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