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金宇澄茅盾文学奖同名获奖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繁花》今晚在央视收官,该剧自开播起便备受关注,独特的影像表达和强烈的地域风格让“黄河路”“和平饭店”“排骨年糕”等具有上海特色的地标风物火速出圈。
《繁花》通过讲述上世纪90年代上海几组小人物的奋斗经历与情感故事,再现了在大时代影响下普通人的理想与进取、勤奋与坚韧,展开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市井生活画卷。全剧着力呈现在时代的大潮下,主人公阿宝从默默无闻的平凡青年到商界后起之秀的奋斗史。剧集丰满了原著的留白,而剧集的留白引导观众去原著中寻找答案,互为参照。剧集与原著相互补充、互为映照,深层剖析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导演王家卫在谈到该剧创作时表示:“我出生在上海,1963年跟父母去了香港,这几十年我不断地来来去去,我哥我姐一直在上海,我还有20多个表兄表姐,他们跟《繁花》里面的人物基本上是同一代人。我很想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所以我决定改编这本小说。”
《繁花》共有31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改编难度可想而知。王家卫说:“《繁花》表面是饮食男女,里面是上海岁月、时代变迁。面对这样一个结构,如何下手,简直是千头万绪。文字有文字的优势,影像有影像的优势,作为一部剧来说,最有起伏、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阿宝。是什么让阿宝成为宝总,一夜之间成为时代弄潮儿,书里面没有体现。原著‘不响’,我们以‘补白’相辅相成。我们没有能力还原足本《繁花》,但是我们肯定会给出一个读者在原著里看不到的上海阿宝。”
对于原著书迷,王家卫的建议是“带着《繁花》看《繁花》”:“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繁花》,我跟他们一样,只是一个读者。我的解读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这个剧集只是蛋糕中的一块,看完之后意犹未尽,我建议还是去看原著。”
在沪语的语境中,“不响”是指沉默、不言不语的状态,用以应对难以言表的事物。金宇澄曾表示,小说《繁花》中提及“不响”不下千次。而在剧中,王家卫将“不响”也运用到镜头语言和表达风格中,很多铺垫内容点到为止,通篇节奏紧致有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表示:“《繁花》的电视剧叙事美学与影像美感圆融均衡,是导演电影艺术的一次成功移用与创新发展,克服了常见的影像挤压叙事,也超越了形式外在于内容的尴尬,完成了电视剧影像水准的革命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