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天津银行·2023
海河戏剧节~~~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之满“艺”跨年~~~
“沽上冬阳”~~~
评剧白派剧团排演经典剧目~~~
文物与24节气 冬至~~~
纪录电影《冰建王国》举办看片会~~~
票务规划方案积极推进 试训内援名单已经圈定~~~
记者观察
整体投入持续缩水~~~
男排超级联赛 客场3:0战胜云南队~~~
CBA常规赛第19轮~~~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物与24节气 冬至
冬至阳生春又来(图)
本报记者 刘茵 刘莉莉
明代吕纪 《雪梅集禽图》轴。
汉代羊灯。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暮天寒,昼短夜长,冬至已至,新春不远。在古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皇帝要在这天举行祭天大典,民间有祭祖、聚餐等习俗,也有“冬至大如年”说法。那么,古人如何记录冬至的热闹场景呢?今日冬至,让我们走进天津博物馆,体会文物里的冬日情韵。

  从冬至日起,就进入数九寒天,在春暖花开之前,古人如何熬过这九九八十一天的严寒呢?绘制“九九消寒图”无疑是古人冬日里诗意慢生活的生动体现。多姿多彩的“九九消寒图”,记录着中国古人的智慧、风雅、文艺与深情。

  天博馆藏清乾隆时期的杨柳青年画《九九消寒图》,选用了杨柳青年画中传统的娃娃戏题材。天博历史研究部的宋杨告诉记者:“消寒图有很多种形式,这幅图选取了洪洋洞等三部传统戏曲剧目。这三部传统戏曲剧目每个剧名三个字,每个字九画,笔画墨线勾边,中间留白用以填图。从一九起,每过一天,填满一画,八十一画填完,九九结束,春天也就到来了。”

  冬至时节,梅花不惧严寒,迎雪开放。天博馆藏明代吕纪的《雪梅集禽图》轴,图绘山野一隅,白雪皑皑的山坡上老梅横斜,杂有山茶、青竹。一对雉鸡在坡地上对望,形态生动。麻雀三五成群,栖息在梅树枝头,仿佛在观赏雪景。梅花和山茶竞相开放,给严冬带来一派生机。图中雉鸡、花竹用笔勾勒填彩,虽笔墨较宋人略显粗犷,但工整艳丽,仍属工笔重彩一路。树干及坡石则用笔较为粗放。全图工写结合,刚柔并济。画家不惟染地留白以示雪意,且在梅树枝干、坡石上敷以白粉点簇,以凸显积雪,技法娴熟,是能代表画家典型风格的作品。

  冬至这天,“六阴消尽一阳生”,阳气由地心开始上行,因而又称“一阳”。“二阳”在小寒与大寒之间。“三阳”特指立春之日。“三阳开泰”成语出自《易经》,寓意冬去春来。“阳”与“羊”同音,羊在古代被当做吉祥物。冬至这天,皇家要祭祀天地祖先,享用太牢,也就是牛羊猪三牲。清朝曾规定,除皇帝祭天外,一般祭祀不许用牛,羊为祭祀最尊贵之物。因此,中国古代与羊有关的文物特别多。天博馆藏清代玉三羊,相依而卧,大羊口吐九朵祥云及阴阳鱼,两只小羊依偎在大羊怀抱中,神态平和自然,温顺憨厚。天博器物研究部副主任李君说:“‘三羊’即为‘三阳’,寓意春到阳气生,万物开始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雕琢三羊造型,表达着人们憧憬吉祥的精神寄托,也愿暖春早到、否极泰来。此玉器是乾隆时期典型的吉祥玉雕佳品。”

  中国古代“羊”“祥”通用,以羊形做灯象征吉祥。天博馆藏汉代羊灯,羊呈跪卧状,昂首,长角卷曲,背部可以向上翻转成为置捻处,周身刻细毛,工艺精湛。

  文化学者王来华说:“古人把冬至称之‘日南至’,认为这一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古诗中还有生动描述,‘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节气标志新一轮循环开始。古人大都将冬至视为‘大吉之日’。据《周礼·大司乐》记载,‘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所谓圜丘,就是高出地面的圆土丘,象征天圆。此后,历代都坚持冬至日祭天。民间在冬至日开始‘数九’,计算寒天。在天津等北方地区,冬至当天有吃饺子或馄饨等‘趁热闹而大食’的习俗,民间流传‘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是强调饺子(谐音‘交子’)既有节气更替之意,也有‘消寒’之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