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样的一双手,可以在一颗芝麻四分之一大小的零件上完成精细加工打磨?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凭借精湛技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是怎样的一份挚爱,多年不懈努力,让民族品牌走上世界舞台?40多年来,他始终追求卓越,坚守匠心,在陪伴海鸥表成长的同时,也精雕细刻着自己的人生。他就是全国钟表大师李家琦。
1963年,李家琦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崇知向上的家庭氛围,影响了他此后大半生。高中毕业后,李家琦进入天津手表厂(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前身)工作。伴随梦想之路起航,他迅速投入到如饥似渴的学习中,除了平时向车间师傅们多学多问,还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取得了计算机大专学历,为自己积蓄能量。
1993年,李家琦调入天津手表厂设计科工作。此后30年间,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从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带头人,推出了多款深受市场认可的机芯产品,匠人之梦在日复一日的雕琢中逐渐变为现实。
“刚进厂时,我在组装车间干了12年,然后又从事了10余年的零件加工工作,这期间积累的经验,为此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李家琦说,“记得有一次我在设计和制作手表机芯时,遇到一个非常精密的小钢件,长度不足1.5毫米,宽0.5毫米,上面还要打一个直径0.3毫米的孔。这个零件的公差要不超过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四分之一。加工精度要求如此高,我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反复尝试,最终开发出了一套全新加工工艺,圆满完成了任务。”
多年来,李家琦用执着与坚守,一次次刷新着中国钟表的纪录。
他在业内率先借助数控设备开发了腕表夹板的精饰工艺,大幅提升了海鸥表机芯的精饰水平;他设计的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镂空机芯畅销十几年,其价格比同款不镂空机芯高出近2倍,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他将文化艺术元素融入腕表精饰设计之中,设计制造的陀飞轮雕花镂空腕表创下了当时国产腕表的最高拍卖价格纪录……
截至目前,李家琦已拥有包括实用新型在内的已授权专利140余项,他设计制造的几十款产品参加了有着国际钟表盛宴之称的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他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匠人,更有一颗竭尽所能让工匠技艺和精神薪火相传的匠心。几十年来,他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匠才。
今年上半年,李家琦把过去的部分镂空机芯进行了方案调整,在最后完成了一套新的设计方案后,开启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但他却依然忙碌。
“在今年天津市政协会议上,我结合对海鸥表业等天津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情况,提交了推进天津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议的提案。希望今后继续深入研究老字号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发展机遇,积极建言献策。”李家琦说。
在工作中,李家琦一直积极思考研究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形象、符号,融入手表设计之中。作为市政协委员,他利用退休后的几个月多方走访调研,继续发掘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寻找助力文旅经济繁荣的新亮点。
“天津,因水而生。三岔河口是孕育这座城市的摇篮之一。过去海河上码头林立、漕运繁盛,现在往来的船只很少了。今后能否将海河游船线路延伸,把通向入海口的水路打开?”他说,海河沿岸拥有许多景观和自然风光,比如,小站稻田画、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等,可以通过游船线路串起来,打造水路观光带。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水路运输资源,让海河重新发挥物流运输通道作用。
“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坚守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能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感受快乐。”李家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