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发展大势。其中,使用绿电是企业降碳减排的有效措施之一。推动绿电发展是减少企业对非可再生能源依赖、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绿电交易对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升绿电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绿电交易对于不少企业来说仍属新鲜事物。所有新能源发电是否都能作为绿电交易?购买绿电的优势有哪些?如何进行交易……对此,记者采访了天津电力交易中心、一些售电公司和部分用电企业,旨在解答外界关于绿电交易的诸多疑问。
自2021年天津开展绿电交易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绿电交易中,年度交易规模突飞猛进。尤其今年,我市率先提出企业购买绿电在测算碳排放量时予以核减的政策,进一步激发了绿电交易市场的活力。
天津电力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我市绿电交易电量逐年提升。其中,2021年为0.12亿千瓦时;2022年为0.78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550%;今年截至12月10日,天津已达16.59亿千瓦时,预计全年较去年增长2079%,将达17亿千瓦时。据天津电力交易中心预测,明年天津绿电交易电量将超过40亿千瓦时。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天津企业对绿电的需求逐渐增强。天津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副主任畅雅迪告诉记者,在今年天津已有绿电交易电量中,有3亿千瓦时出自本地,其余为跨省交易。
据介绍,为促进电力绿色消费,逐步扩大外受绿电能力,提升我市绿电供应水平,自2021年4月山西省绿电进津以来,天津电力交易中心积极探索跨省购入绿电模式,并利用蒙西至晋北至天津南等特高压工程,加强与内蒙古、新疆、山西等地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合作。例如,202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使用的绿电,就是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的风电,交易电量为1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320吨,减排二氧化碳800吨,实现了活动期间100%绿电供应。
为了解天津绿电交易市场现状,天津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会芝近期对多家企业、机构进行调研。在她看来,目前,天津的绿电需求较为旺盛。
从全市的角度来看,按照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天津今年总量消纳责任权重需达19.5%,而2024年预期目标为20.5%。通知规定,完成情况将以实际消纳的可再生能源物理电量和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为主要核算方式。
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环境价值凭证,也是绿电的“身份证明”。发电企业通过出售绿证获取环境价值收益,购买方获取绿证则可以宣称自身使用了绿色能源,提高企业竞争力。“绿电交易已被纳入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的‘大盘子’,无论是推动本地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还是开展跨省绿电交易都将有助于完成这一指标。”畅雅迪说。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首先,转型升级中的传统工业企业面临能耗指标不断收紧的局面,钢铁、水泥、石化等高耗能行业对绿电的需求潜力较大,绿电既可满足企业绿色生产的需求,又能获得权威的绿色环境价值认证,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其次,一些出口型企业希望通过购买和消费绿电,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再次,一些外资企业及其供应链公司也有购买绿电的需求。
“发展绿电对于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利用,促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形成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行业消费模式,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同时,发展绿电也有利于推动全社会产业链的绿色化、低碳化,为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增强紧迫意识。”王会芝对记者表示。
问题一:什么电可参与绿电交易?
绿电泛指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产生的电力。绿电交易与普通电力交易的区别,在于参与市场交易时能否产生额外的环境价值。
目前,天津绿电交易的标的主要是集中式上网的风电、光伏发电电力。一些企业、产业园区等自建的分布式电站的电力主要为自用,余下的电量可以并入电网,由电网统一调度,暂时不作为绿电交易。
不过,不久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天津市绿电交易工作方案(2024年修订版)》规定,天津区域内具备市场化交易资格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可全电量参与绿电交易,无补贴的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可自愿参与。明年起,更多的新能源项目将被纳入绿电交易中。
问题二:哪些市场主体可以参与?
参与绿电交易的市场主体包括新能源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和电力用户。其中,新能源发电企业为绿电销售企业,通常是电厂;售电公司为代理购电的第三方机构;电力用户可分为批发用户和零售用户,其中,批发用户可直接向发电企业购电,零售用户需通过第三方机构代理购买。
近年来,天津电力市场对电力用户的入市条件不断放宽,电力用户注册量从最初的10多家发展至如今的2000多家。这些电力用户均可通过天津电力交易中心直接或由售电公司代理购买绿电。
问题三:为何要购买绿电?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购买绿电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不仅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碳核查、碳关税减免等提供依据,还有利于企业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今年天津率先实施绿色电力碳排放核减政策后,购买绿电还可为企业带来碳减排收益。
问题四:什么是绿证?
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绿证交易兑换环境价值。一般来说,绿电较普通电力溢价的部分即为绿证所体现的环境价值。
绿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1张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上会体现发电企业、购买企业、购买电量以及可抵扣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减排量等信息。
绿证可单独交易,也可与电力绑定交易。为防止绿证炒作,现阶段绿证仅可交易一次。
问题五:从哪买绿电?
绿色电力交易主要包括省内绿电交易、省间绿电交易。省内绿电交易由批发用户、售电公司向我市新能源发电企业购买绿电;省间绿电交易则是向省外新能源发电企业购买。目前,与天津合作较多的省外新能源企业主要来自于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区。
之所以要从外省购买绿电,主要是因为天津本地绿电资源相对较少,同时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此外,各地区的绿电并非越多越好,风力、光伏发电基本是“靠天吃饭”,而电力供应则需要保持稳定性,因此,新能源发电难以完全替代传统火力发电,需要火力发电起到托底保障等作用。新能源发电过度发展将会影响电力的稳定供应,且容易产生“弃风弃光”的情况。
问题六:有哪些交易方式?
目前,绿电交易有3种交易方式:双边协商交易、挂牌交易、集中竞价交易。针对天津地区而言,省内绿电交易以双边协商为主,省间绿电交易以双边协商、挂牌为主。而集中竞价交易则是今年8月首次开展的绿电交易方式。据天津电力交易中心方面透露,近年来,随着供需增长,省内绿电交易仅靠双边协商已难以满足市场的快速发展,其他交易方式即将被提上日程。
问题七:交易流程有哪些?
从电力用户的角度来看,绿电交易前需先确定自己将以批发用户还是零售用户的身份交易,并在天津电力交易中心注册办理相应的绿色电力账户;预估各月用电情况,核算绿电的认购电量;批发用户联系新能源发电企业协商,零售用户选择售电公司进行服务关系绑定;通过天津电力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并填写认购电量、价格等关键要素进行申报;通过安全校核后形成交易合同。整个流程大多需要20天左右,合同按月结算完成后,电力用户即可获得绿证。
问题八:什么时候开展?
天津市场的绿电交易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天津电力交易中心在交易平台上统一组织。目前,天津地区绿电交易市场主要以年度(多年)交易、月度(多月)交易、月内交易为周期开展。年度交易通常在上一年的年末进行下一年度的绿电申购。目前,2024年年度的绿电申购正在有序推进。此外,每月还可以进行补充交易,月度交易每月开展1次,月内交易每月开展2次。
无论是年度交易还是月度交易,最终结算周期都以月为单位,不得跨自然年度。比如某企业通过年度交易购入绿电后,需将电量分到各月进行结算,每月从已使用电量中,扣除分到当月的绿电电量,剩余部分再按市场化常规电能量电价缴费。
问题九:有哪些成本?
对于普通电力来说,到户价格包括合同电价、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上网环节线损费用、系统运行费用。如今所说的绿电价格主要指的是合同电价,其到户价格同样需要额外计算上述成本。
绿电价格中包含环境价值,也就是绿证的价格。此前,若以零售用户的身份通过售电公司交易,还需要额外支付一笔服务费,服务费的价格由售电公司与零售用户双方协商。不过,从明年起,该项费用将不再单独收取。
绿电价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气象条件、供需关系以及售电企业或电力用户议价能力等因素影响。
问题十: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国的绿电交易总体市场规模较小。究其原因,一方面,此前,带补贴新能源发电企业需要放弃补贴或溢价收益等额冲抵补贴,参与绿电市场化交易动力不足,以及水电、生物质发电、分布式发电、光热发电等发电类型大多没有纳入绿证的核发范围;另一方面,当前绿电消费的场景还不明确,绿证的用途相对单一。
为此,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提出,对全国风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衔接碳市场,研究推进绿证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衔接协调;推动绿证国际互认,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绿色消费、碳减排体系与国内绿证衔接等。
售电公司 天津综合能源公司
绿电价格呈下降趋势
明年起将取消服务费
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天津综合能源公司)隶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在绿电交易中的角色是售电公司,可代理客户进行交易。
2022年7月,天津完成了首笔省内716万千瓦时绿电交易,其中,天津综合能源公司代理交易了195万千瓦时。时至今日,该公司已为20多家企业代理绿电交易。近日,它还签署了国网系统首个10年期绿电采购合同。
“我们的客户都是对绿电需求比较强烈的企业,比如国企、外企以及出口型企业等。随着绿电交易被纳入碳排放核减后,预计高耗能企业的比例将会增加。”天津综合能源公司市场经营部售电及需求侧管理专责张凡表示,去年公司绿电交易约为370万千瓦时,预计今年全年交易量将超过1.5亿千瓦时。
据她观察,在近1年半的时间里,绿电价格虽然是波动的,但随着天津本地新能源电厂的陆续入市,绿电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天津首笔省内绿电交易中,我们谈的价格相比火电价格溢价约0.03元/千瓦时至0.05元/千瓦时,而在最近一次交易中,价格几乎与火电价格持平。”
张凡表示,绿电价格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电能量价格,一部分是环境价值。环境价值取值不得为0,上限为0.05元/千瓦时。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绿电的价格是0.4386元/千瓦时,其中,环境价值若是0.03元/千瓦时,电能量的价格就是用0.4386元/千瓦时减去0.03元/千瓦时,相当于0.4086元/千瓦时。假设企业购入1万千瓦时绿电,就要花费4386元。其中,电能量价格为4086元,环境价值为300元。1张绿证代表1000千瓦时绿电,这笔交易可获得10张绿证,总价为300元。那么,在本次交易中,1张绿证的价格就是30元。”
此外,售电公司为客户代理绿电交易时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但从2024年开始,按照规定,服务费将不再单独收取。
据张凡介绍,在天津,类似天津综合能源公司这样的售电公司大约有五六十家,有些公司专注于服务省内绿电交易,有些公司则是省外绿电交易占比更高。她表示:“为了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公司将会依据市场形势的变化,为客户寻找省内、省外的优质绿电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绿电需求。”
用电企业 渤化集团
购买绿电可抵消碳排放
明年交易规模翻一番
作为我市化工龙头企业,渤化集团近年来积极推动旗下公司参与绿电交易,在石化产业向绿色发展转型中起到了示范效应。
集团旗下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渤化发展)是一家集氯碱产业与石化产业耦合发展的综合性化工制造企业,于2022年6月全面投产。投产不久,该公司就通过年度交易的方式购买了2023年度2064千瓦时绿电,每月约以172万千瓦时结算。
谈及推动渤化发展参与绿电交易的初衷,渤化集团生产技术部副部长程晖告诉记者:“集团曾制定了一份碳达峰方案,其中一项就是能源结构调整。根据方案,集团将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为此,我们一方面推动企业建设了自发自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其中汉沽盐场建设的12.9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将企业使用的清洁电力占比提升至30%左右;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动旗下公司参与绿电交易,交易体量将按照规划逐步提升。此外,我们还计划在渤化发展建设天津首家绿色自备电厂,目前正在推进中。”
据悉,该公司在日常生产中,用电量较大的环节是生产氯碱,占比超50%。程晖向记者解释道:“氯碱是通过电解饱和盐水,生成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同时复产氢气。氯气可供给下游生产聚氯乙烯,烧碱在工业领域可以用来造纸、炼铝、炼钨、制造洗涤剂等,氢气作为石化行业的原料和清洁燃料,更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尽管已成功注册为批发用户,但该公司仍决定通过售电公司参与绿电交易。谈及原因,程晖说:“绿电交易涉及偏差考核、价格谈判、资源洽谈等,经过我们内部评估认为,将这部分业务交给售电公司更方便、更专业。”
渤化发展购买的绿电来自内蒙古。“内蒙古的风电资源丰富,当地有一个基地,产生的电力专门用于对外输送,价格会有一些优势。”程晖告诉记者,在一年中,11月、12月的绿电价格可能会相对便宜一些,“新能源发电企业每年会根据装机容量预估这一年发出的电量,预估会相对保守,因为一旦超额交易,新能源发电企业就会因违约而赔偿。公司会根据预估电量进行年度交易,余下的部分再进行月度交易。临近年底,一些新能源发电企业会有超发的可能,而这个时间绿电需求较大的企业早已完成交易,供大于需,价格就会便宜一些。”
此外,渤化集团旗下另一家子公司——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沽化工)也加入了绿电交易。与渤化发展选择年度交易不同的是,大沽化工是以月度交易的形式参与。今年5月,其首次进行绿电交易,至今已交易200多万千瓦时。
大沽化工的部分碳交易已纳入天津碳市场。在天津碳市场,购买绿电可以抵消碳排放。而对于碳减排量的核算方法,程晖表示,可以用购电量乘以0.8843。“0.8843是企业所在的华北区域电网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数,相当于使用1000千瓦时电能量产生的碳排放是0.8843吨,若使用的是绿电,就可以扣除这部分碳排放。”他说。
程晖透露,渤化发展和大沽化工明年还将分别以年度和月度的方式参与绿电交易;同时,渤化集团旗下其他子公司也将积极地开展绿电交易。“近期,我们已经着手策划明年的绿电交易工作,预计交易规模将在202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他说。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郝一萍
制图 段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