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1126)的一天,北宋都城开封府金水门外的瑶华宫突发大火,迅猛的火势很快将整个宫殿吞没。然而这场大火虽然事关皇族,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因为瑶华宫只是一座类似于冷宫的道观,里面居住的是被宋哲宗废黜的皇后——孟皇后,史称“元祐皇后”。
所幸孟皇后在火灾中安然无恙,朝廷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将她安置到了延宁宫。然而没多久延宁宫又因失火变成了一片瓦砾,孟皇后走投无路,只好到大相国寺附近的弟弟家居住。
虽然不幸的事儿一件接一件,但孟皇后并没有表露出一丝怨天尤人的不平之气,因为对于她来说,这只不过是她一生众多不幸的延续罢了。
孟皇后出身世家,她的爷爷孟元曾官至太尉,家境优裕,她命运的改变缘于一场选秀。元丰八年(1085),宋哲宗赵煦即位当了皇帝。哲宗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随着哲宗年龄的增长,高氏开始操心起孙子的婚事,于是让人选了世家之女百余人入宫,经过层层选拔,她被高氏相中。元祐七年(1092),高氏以“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将她册封为皇后,并为她与哲宗操办了大婚典礼。
从一个世家女孩,一下子登上了皇后的宝座,这种一步登天的人生蜕变让所有人都羡慕不已。然而一切繁华不过一场虚幻,作为皇帝的宋哲宗对这个比他大三岁的皇后其实并不喜欢,只不过碍于祖母的安排,他没有办法只能屈就。到了元祐八年秋,随着高氏的去世,孟皇后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
宋哲宗宠爱貌美如花、才艺双绝的婕妤刘氏,对孟皇后日渐疏远。而刘氏显然看出了其中的门道,而她的野心又远不止当个婕妤、贵妃。绍圣三年(1096),哲宗与孟皇后所生的女儿福庆公主重病,御医想了很多方法都没能治好,孟皇后的姐姐情急之下就持道家的符水入宫来给外甥女治病。孟皇后一见大惊失色,因为符水之事历来是宫中的禁忌,她忙命人将符水藏了起来。待到宋哲宗过来看望女儿时,孟皇后如实说明了原委,哲宗以为是人之常情也没怪罪。不久后,福庆公主去世,孟皇后养母燕夫人等入宫为皇后及公主祈福,这正给了刘氏陷害的口实。她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在宋哲宗面前添油加醋,说这是皇后在诅咒皇帝。
哲宗听后也起了疑心,于是命大臣梁从政、苏珪彻查此案,在刘氏和宰相章惇的授意下,他们逮捕了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数十人。这些人都感念皇后的恩德,不愿诬陷她,结果遭到刑讯逼供,史载“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个个被打得体无完肤,割舌断肢者不在少数。最后,梁从政等人不得不伪造供词,才让哲宗相信孟皇后图谋不轨。孟皇后因此被废,迁居瑶华宫。瑶华宫是个用于安置被废妃嫔出家的道观,比冷宫还要清静、阴冷。
孟皇后生性淡泊,对于命运如此的大起大落,她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愤懑与不平,而是坦然接受了这一切,平静地过起了修行的日子。
元符三年(1100),年仅24岁的宋哲宗突然病逝,他的弟弟端王赵佶继位,是为宋徽宗。宋徽宗很同情这位嫂子的遭遇,孟皇后被恢复了名誉、尊为“元祐皇后”并被迎回了皇宫。然而孟皇后还没来得及好好高兴一下,那位已成为“元符皇后”的刘氏迅速勾结蔡京等人,逼迫宋徽宗再次废去孟皇后的身份,令其“复居瑶华宫”,这一待就是二十五年。
在瑶华宫的日子虽然清苦,倒也平静,直到这一场大火将瑶华宫化为灰烬。靖康二年,宋钦宗闻悉孟皇后的遭遇,想再次把孟氏接回皇宫,重新尊为“元祐皇后”。然而,诏令还没有发出去,金兵就攻陷了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靖康之祸”,京城内外包括徽宗、钦宗及所有后妃、皇子、皇女、皇孙、宗室、外戚等皇族成员总共三千多人全部被抓走掠往金国。只有两个人成了例外,一个是出使在外的康王赵构,另一个就是因瑶华宫失火而隐居在私人旧宅的孟皇后。
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金兵北撤后,孟皇后被迎回了皇宫,恢复了“元祐皇后”的尊号,并开始垂帘听政。但她显然并不贪恋权位,第一件事就是册立赵构为帝。等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孟皇后就撤帘不再听政,退居到了幕后。建炎三年(1129),护卫统制苗傅、刘正彦不满高宗消极抗金,发动兵变。危急之时,孟皇后处变不惊,一面对叛将好言劝慰,一面派人联络韩世忠等将领平叛。兵变平定后,孟皇后再次撤帘,还政于宋高宗。就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在大宋存亡的关键时刻,凭只手支撑起了半边天,让宋朝的香火得以延续。
绍兴元年(1131),孟皇后去世,宋高宗以继子的身份服重孝,并给予她昭慈献烈皇后这一评价极高的谥号。据史载,当初高氏在册封孟皇后的时候曾感叹说:“斯人贤淑,惜福薄耳!异日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事实果然像高氏说的那样。
孟皇后是不幸的,她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青灯的陪伴之下度过;而她又是幸运的,正是这种清静,甚至连这种清静都不肯给予的一场大火,让她躲过了金兵的劫难,给了她一个幸运的补偿。
人生没有永远的幸运,也没有永远的不幸,命运为你关上一扇门,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就像加拿大诗人、歌手莱昂纳德·科恩在《颂歌》中所说:“万物皆有裂痕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上天给予我们生活的缺憾,何尝不是命运之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