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西区在全市率先开始在试点学校推出“闪送工程”。今年伊始,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以下简称市教育两委)开始在全市推广“河西经验”,倡导有条件的学校稳步推进“闪送工程”。“闪送工程”是什么?能否解决校园门口的拥堵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难题?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校门口的“烦心路”
早上驾驶私家车出行,最不想走的是哪条路?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学校门口的路”。无论学校门口是在大马路还是小马路上,只要赶上孩子入校的高峰时段,校园周边的路几乎都堵成“一锅粥”。
晓青的儿子在和平区一所小学读二年级,因为送完孩子还要赶去单位上班,所以不限号的时候,她大多会选择开私家车出行。“其实我家距离单位不算远,加上送孩子这段路,全程也就五六公里,但是每天早上学校周边的路真是堵得让人心烦。”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晓青家距离孩子的学校大概1公里,但是母子俩开车到校的时间通常为30分钟。“从出了家门就开始堵车,而且越临近学校越堵,最后500米几乎是一点点把车挪到学校的感觉。”晓青感到很无奈,“很少有两名家长一起送孩子的,所以开车的家长就需要停车把孩子送进校门后再驶离。遇到不太宽的路,只要有家长停车就意味着后面的车可能会被堵住,通行的速度肯定快不了,心烦归心烦,大家也只能理解,都是没办法的事。”
遇到出入校高峰时,地处狭窄小马路上的学校会出现严重堵车现象,而地处宽阔马路旁的学校附近,同样也堵车严重。近日,记者走访了天津小学、第21中学、南开区南开小学等几所学校,发现上下学时段,驾驶机动车接送孩子的家长中,很多人都把车直接停在马路上,原本3车道或是4车道的宽敞马路,因为只剩下两条甚至1条车道通行而拥堵。
交管部门派出大批警力做好校园门前交通疏导、学校多次发出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倡议、教育部门推出错峰上下学的办法、公交部门不断优化车辆线路、属地街道组织志愿者轮流执勤协助疏导……近年来,为了治理校园门前的拥堵问题,全市多个部门都在积极行动,但拥堵现象依然存在。
“闪送工程”破题之路
在这种背景下,2021年,河西区在全市率先开始在试点学校推出“闪送工程”。“闪送工程”是指由中小学校护导教师、交警、志愿者在学生上学入校期间引导护送学生进校,即在短时间内,家长停车,教师、志愿者接学生下车并送入校,然后家长驶离的过程。
那么这种方式是否真的可以缓解校园周边的交通压力?
家长“闪送”,老师“快接”,一送一接无缝对接——这是现如今河西区平山道小学每天早上校门口前的真实场景。“自‘闪送工程’启动以来,整体感觉效果明显,校门口交通压力基本缓解。”校长韩洪涛介绍。
平山道小学坐落于河西区气象台路,现有学生1200余人。学校东、南、北三面为居民区,校门口北通平山道、中环线,南接体院北居民区,门前气象台路为区域内主干道,车流、人流量大。同时,距离学校不远处,还有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及天津市实验中学两所学校。每天学生入校时,校门口交通压力非常大。
为了充分了解学校门前道路拥堵的原因,学校特意对家长送学生的行为习惯做了调研。“我们发现,乘私家车到校的学生下车慢,书包等随身物品经常放在后备箱。家长先下车,给孩子开车门,再打开后备箱,给孩子背上书包,护送或目送孩子进校,再驾车离开。骑自行车或电动车送学生的家长也不能做到即送即离,从停车、学生下车、学生拿书包等物品进校,往往也费时较长。即使是步行送学生的家长,学生到校后依然有聚集交谈或与学生招手作别的情况。”韩洪涛告诉记者,基于这些原因,经过多次全员研讨,学校领导班子、全体行政人员包括保安人员最终达成共识:必须实施“闪送工程”。
“我们的想法是以时间换取空间,创造出‘流水席’的效果,使每个送学生的家长在不同时间段都享有通畅的校门区道路、宽松的停车区域,使送学生上学不再是一件让家长头痛的事。”韩洪涛说。
随后,学校开始利用广播、家长信等渠道持续告知学生、家长——明确学生下车前要做准备,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早晨自主整理包括书包、饭盒在内的随身物品,乘车到校的学生坐在车辆后排右侧位置,快到时快速拿好所有物品,车停后,社区志愿者主动打开车门,学生下车后精神集中快速入校等。“目前,学生入校时,校门区通畅,区域内道路交通压力也得到了很大缓解。”韩洪涛说。
河西区上海道小学友谊路校区紧邻友谊路,早高峰车流量大,校门口拥堵严重。同样得益于“闪送工程”,现在校门口附近的拥堵现象已经得到消解。学校党总支书记许纯告诉记者:“‘闪送工程’在上海道小学的实施取得了理想成效,目前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细节,力争让更多家长满意。”
河西区教育局宣传科干部潘伟表示,“闪送工程”实施过程中,河西区各校按照“一校区一策”的要求,有效缩短了学生入校等待的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门前交通拥堵状况,实现了学生“安安全全上学 平平安安进校”目标。
“河西经验”可否复制?
今年伊始,通过多轮走访调研,市教育两委在河西区的经验上,对具体方案再次进行优化,并下发推广河西区教育局“闪送工程”试点经验的通知,明确表示河西区教育局主动对接交管、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和属地派出所,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早高峰校门周围交通秩序,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稳步推进“闪送工程”,有效缩短了学生入校等待的时间,一定程度缓解了学校门前交通拥堵状况,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各区教育局要认真学习借鉴河西区教育局“闪送工程”试点经验,认真分析本区各学校周边交通情况,指导各学校因地制宜推广“闪送工程”,切实改善早高峰学校周边交通秩序。
随后,中心城区共有累计46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闪送工程”或采取了相应措施。
和平区结合区域教育、交通实际,持续推进“闪送快接”工程,着力提高师生通勤效率及安全水平。在市交管局和平交警支队大力支持下,和平区校园“护学泊位”基本全覆盖。在第一中学、耀华中学、第六十一中学、昆明路小学、耀华小学的周边适宜区域,和平区还在全市首创设置“闪送快接停靠点”,组织接送车辆与校园大门保持安全距离,有序单排停靠,配合落实“闪送工程”。
“宝贝,就在这里跟妈妈说再见吧!”“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就可以了,您放心,他们顺着通道自己进校没问题。”11月20日7时45分,记者来到和平区昆明路小学附近,发现在距离校门口大概50米,昆明路与成都道交口位置,一块黄色的“闪送快接停靠点”路牌格外引人注意。路牌到校门口的区域被道路护栏隔离成单独的入校通道,身穿红马甲的护导人员站在黄色路牌下,劝离家长,护送孩子从入校通道直接进校园。
为保障学生上下学出行安全,本学期开学后,昆明路小学门前的昆明路(成都道至重庆道段)实行临时交通限行措施,即工作日每日7时30分至8时20分、16时40分至17时30分,该路段禁止机动车通行。
“门前没有了机动车通行,交通压力大大降低。但是,每天早上特别是8时左右的入校高峰,不少骑车和步行的家长共同出现在马路上,有时还会堵在大门口,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些危险。”昆明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李东锐表示,正是考虑到这样的现实状况,昆明路小学进一步升级“闪送工程”为“闪送挥手行动”,组织学生在“闪送点”与家长挥手再见,通过学校与交警设置的专用护学通道独立入校,锻炼自立能力。
采访当天,记者在现场观察,两位护导人员一边劝离家长,一边帮助坐在自行车后座的孩子下车、背书包,绝大部分家长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把孩子放在“闪送快接停靠点”路牌下便快速离开,也有个别家长依然坚持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对于这样的情况,李东锐表示,一般年轻的家长比较乐于接受目前这种“闪送”模式。部分老人更愿意把孩子送进学校大门的原因,一是对孩子自己入校的能力不够信任,二是享受亲自目送孩子进学校的过程。“我们尊重所有家长的选择,接下来会继续做好劝说,也会根据个别情况做好有针对性的服务。”李东锐说。
五大环节成“闪送”推广关键
连日来,记者在早上学生入校高峰时间走访了中心城区的多所中小学,发现大部分实施“闪送工程”的学校门前交通压力都有一定的缓解。
“位于繁华路段、多条主支干道交汇处、毗邻人员密集场所等门前车流量大,交通繁忙的学校适合开展‘闪送’,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学校,实施‘闪送’对于消解校园门前交通拥堵情况起到了支持作用。所以,我们一直致力倡导有条件的学校、适合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闪送’。”市教育两委安全稳定处副处长俞建民说。
谈到河西区实施“闪送”的经验时,潘伟表示,领导把全局、教师站门口、志愿者给力、家长齐配合、交警来助阵5个因素非常关键。他进一步分析,实施“闪送”,每天学校要有值班领导全面维护校门口的整体秩序,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护导教师要分布在校门口各个岗位,疏导驾车接送的家长靠近校门一侧路边停靠,并疏导步行到校的学生顺畅入校。志愿者应准时在岗,帮助学生下车,引导学生注意安全。“除此之外,家长车辆应听从指挥,缓停在校门口适当位置;志愿者护送孩子下车、入校期间,家长不下车;校门口执勤交警还要指挥车辆有序停放,敦促家长快速离开。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闪送’的效果。”潘伟说。
可以说,这5个关键环节缺一不可。采访中,多位中小学负责人对此都表示认可。“其实在我看来,这中间最难的是‘志愿者’这一环。”韩洪涛表示,没有志愿者的加入和保障,这项工作不可能长久。为了实施好“闪送”,平山道小学组成了由学校护导行政人员、教师、保安人员,社区退伍军人服务社志愿者,区域内派出所民警和交警组成了9人“闪送”小组,“我们非常感谢来自社区的志愿者和区域内的警力!他们为孩子们搭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单凭学校的力量,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在小学校长亦舒(化名)看来,比起家长的不信任,志愿者力量不足是导致其所在学校没有办法继续推行“闪送”的主要原因。“刚开始推行时,家长不能完全信任我们的老师和志愿者,有的停车后依然坚持下车,在多次宣传和引导下,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亦舒告诉记者,学校的护导志愿者主要由学生家长组成,“因为家长志愿者都是轮流上岗,不可能每天每次都有专门的培训,只能是尽可能地把岗位细节跟家长志愿者说清楚,但还是出现了志愿者穿着红马甲,站在校门口不知道做什么的尴尬情况。”因为大家没有看到什么实质性效果,所以家长的参与度越来越低,最后学校直接叫停了“闪送”。
“的确,实施‘闪送’的难点在于服务保障人员力量不够。”俞建民直言,针对难点问题,市教育两委与各区教育局正在努力想办法,不断健全志愿服务机制,组建志愿服务队,发布《倡议书》,倡议更多志愿者共同维护学校门前交通秩序。
专家观点
做好“闪送”如何发力?
市教科院法治研究所所长方芳认为,中小学校门口的拥堵问题,是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闪送工程”的难点,第一,从客观情况来看,天津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本身道路情况复杂,每个学校门前道路环境都不一样,特别是和平区、河西区,很多学校门口道路狭窄,所以在实施“闪送工程”时,需要考虑学校的路况特点,结合实际细化操作环节。第二,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闪送工程”需要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进来,需要有足够的人员力量予以保障。单靠学校一方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有家长志愿者、街道志愿者或是社会组织,以及警力的共同参与。大家明确各自分工,形成一套有序的“闪送快接”模式。但是现实中,对于一些学校来说,这部分可能比较难处理。
此外,对于家长来说,是否真的信任校门口的志愿者,愿意在他们的指挥下即停即离,也是学校必须做好的沟通工作。“闪送工程”是很好的尝试,但还需要在尝试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细节。
中小学校门前拥堵的治理,需要达成一个社会共识,就是实现社会合力这样一种治理模式。通过宣传、教育等方法,让社会各个层面包括家长、教师、学生,以及路上的行人、驾驶员,对校园门口的拥堵治理秉持理解和配合的态度,听从指挥,共同维护孩子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