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必然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今年“双11”,一些国货老品牌受到消费者青睐,有的美妆、家居品类产品“一骑绝尘”,一开卖就破亿元,而且“90后”“00后”消费者占多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日商务部等五部门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将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其实,部分老字号被“摘牌”前,早被消费者在心里摘了牌,“早该摘牌了,又贵又难吃”“一个本地品牌,连本地人都不知道”……
一个企业品牌被冠以“中华老字号”的称号,意味着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赢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如今被“摘牌”,也是市场和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产品性价比不高,这样的老字号过不了市场检验这一关,消费者不买账,也就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要老字号的光环,先要有老字号的内涵。为什么有些老字号老品牌始终是时代的“弄潮儿”?从街巷弄堂里“出生”,坚守品质、敢于求新,闯出了自己的名号;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而是守正创新,想方设法满足消费新需求。细看那些“热卖”的老品牌,它们都有共同的特质——产品层面守住了品质“内核”,同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通过新产品、新技术、新的营销模式等寻找与时代同行、与年轻人“握手”的方式,努力将“老资本”变成更富有生命力的“活资本”。
反观那些被淘汰者,因循守旧,不愿创新、不敢创新,表面看是输给了时代,实则是输给了自己。这次部分老字号被“摘牌”,也是敲响了警钟。老字号不能从理念上转变、从行动上突围,不能跟着消费者的新需求自我调整,甚至听不见消费者的“意见”,只能将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就像本地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也在这次被“摘牌”之列,有网友直言,“老字号的‘老’应是老百姓的‘老’,老百姓喜欢才是老字号”。
新的市场环境,为更多老字号老品牌“出圈”带来机会,也让更多“落伍者”败下阵来。究竟走向何方,表决权在消费者手中,但决定权在老字号老品牌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