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这个世界上要想立住脚,做出一番事业,就一定要有点儿过人之处,即比一般人强的地方,别人赶不上的地方。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新,人新我变,用百姓俗话说,就是“一招鲜”。
项羽的一招鲜是力拔山兮气盖世,诸葛亮的一招鲜是足智多谋,李广的一招鲜是勇冠三军,李白的一招鲜是斗酒诗百篇,王羲之的一招鲜是笔走龙蛇,曾国藩的一招鲜是屡败屡战,齐白石的一招鲜是画啥像啥,于敏的一招鲜是运筹帷幄,任正非的一招鲜是用人识人……他们就是靠着各自擅长的一招鲜,书写了人生辉煌。
一招鲜不在多少,有一样就够了。如果一个人多才多艺,但一样也不精,拿来表演或炫耀可能还有点儿用处,真到了节骨眼儿上,那可就抓瞎了。在一个高楼林立的地区,每座楼房都安有避雷针,但在一定范围内真正能起到避雷作用的,是其中最高的那根避雷针。如用来比喻一个人,那“最高的避雷针”就是指他的一招鲜。有的演员号称“四栖明星”,能演戏、会唱歌、能主持,还能当模特,结果哪一项都不拔尖,出道多年,仍红不起来,其主要问题就是没有一根“最高的避雷针”。可见,一个人不论干什么,要想获得成功,就一定要有一招鲜,即全力把那根“最高的避雷针”做得越高越好。至于其他方面,若兼顾不到,就要毅然放弃,有所不为。
一招鲜有靠天赋的,如天生神力,天生聪慧,天生丽质,等等;但更多还是靠后天努力练成的,这个要更可靠,也最实用。加拿大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就叫“一万小时效应”。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是每天练习三小时,风雨无阻,连续练十年的总量。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不论任何行业,当你具备基本技能后,最终能否出类拔萃,成为专家、权威,只有一个因素最重要,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最低限度是一万小时。那些独当一面的大国工匠,那些力挽狂澜的技术牛人,都是这样练出来的。
一招鲜不在大小,关键是要有用,要实惠。古时有人花重金,费时日,练成屠龙之技,确实是“过人之处”,名气很大,但一点儿用处也没有,成为世人笑柄。唐朝名将薛仁贵练成弓箭神射手,阵前箭无虚发,令敌军丧胆,大获全胜,被誉“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这样的一招鲜看似不起眼儿,但就是能用得上,能管事,有个一招半式就能打开局面,解决问题。今日而言,一招鲜,不是比别人略强一点儿,稍好一点儿,而是要明显地高出一头,多出一块,与一般人不是一个层次,一个量级。人就怕处处都平庸无奇,事事提不起来,啥技能都不过硬,上不了台面,成不了气候,换不来面包,挣不来荣誉,那就很难有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