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提出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开创性举措,也是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真正实现了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有机统一。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推进,“四下基层”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推动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四下基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变革社会的主要力量。“四下基层”,立足于基层,植根于人民,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彰显着明确而直接的人民至上价值追求。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习近平同志当年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不到3个月走遍9个县,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一文,开创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极大地调动了当地群众摆脱贫困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强大发展合力。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领导干部面对现实问题时,要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深入基层一线,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从群众身上找思路、求方法、学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困难面前,是束手无策、畏缩不前,还是克难攻坚、奋力前行?作为领导干部理所应当选择后者,应该千方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好措施、好办法,努力解决困难。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四下基层”有效回答了如何了解群众、如何联系群众、如何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党群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彰显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
二、“四下基层”展现了巨大的实践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四下基层”在方法论意义上,具有极强的价值导向性和实践指引性,就是要进一步夯实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政党性质要求,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
“信访接待下基层”,主要旨向是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内在地要求群众内部的矛盾要从内部来调整和化解,始终把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位。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的时候,就曾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并亲自主持了在霞浦县的第一个信访接待日活动,有力推动了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信访工作的自觉性,为党时刻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场办公下基层”,主要旨向是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这是由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层面,还是从党的初心使命的角度,服务群众、切实倾听群众诉求并提出解决对策,现场办公下基层所彰显的都是为实现群众利益诉求提质增效。“调查研究下基层”,主要旨向是从机关大院到基层一线,着力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调查研究本质是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调查研究下基层才能够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主要旨向是由一般号召到面对面宣传,着力教育引导、组织动员群众。毛泽东同志说过:“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我们党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同时也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和团结群众,实践也一再表明,群众的智慧需要凝聚提炼,群众的力量需要组织调动。因此,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需要走下“神坛”,走向“千家万户”,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才能始终使我们党具备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三、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在弘扬“四下基层”工作作风的基础上,要坚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提高其科学性精准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征程上,要深入挖掘“四下基层”所具有的价值理论与实践伟力,把两者寓于百年大党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型塑党员干部个体之中,为更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淬炼党的干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密切党群关系,形成强大发展合力。“四下基层”需要在“下”和“基层”两个关键字词上做工作,就是要在“寻常百姓家”增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让党的政策主张与人民群众切身感受“见面”,汇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筑牢建设长期执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根基与群众根基。要坚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下”的决心和恒心,强化下基层的行动与耐力,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尊重与爱护,深入学习掌握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下基层的正确政治方向,将理论知识转化成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第二,坚持人民至上,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四下基层”是我们党坚持与践行人民至上百年奋斗实践经验的有力体现,也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方法论指导和价值理念指引。实践中,应加强下基层的统筹工作,避免扎堆“下”、多头“下”、重复“下”,要抓住关键,深入矛盾和问题集中的地方了解情况,掌握规律,探索以点带面的治理之策,形成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相呼应的“真经”,推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提升。比如,调查研究下基层,就要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的情况,并要聚焦狠抓调查工作的落实情况与治理成效。同时,还要通过下基层,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其提供理论指导、政策解读、实践引导、成果共享等全流程、全系统的基层治理“真功夫”。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改进工作作风,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四下基层”并非简单下基层了解情况、了解问题,而是立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发展落实在基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四下基层”本质的要求是“下”得实,“下”得深,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走过场行为,在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化解矛盾、回应诉求、破解难题。一要传承好“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要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群众路线,全体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积极主动去基层、去现场倾听声音、回应诉求,同时以钉钉子精神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二是要提高主动破题的能力与素质。基层是最接近人民群众的地方,也是群众诉求表达最集中的地方,同时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会更多、更具体。要具体规划长期解决与立行解决的方案与期限,分类布局问题诉求,分层实施“下基层”的方式方法,并定期开展监督落实“回头看”,以实际行动落实“四下基层”,以扎实作风推动其转化为治理效能。
【作者分别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建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