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母鸡需要长时间保持“孵”的状态,用自己的羽毛和身体给鸡蛋“包裹式”的温暖呵护,从而保证小鸡破壳而出。在创新创业生态中,“孵”同样重要。
近日,上海某区一干部在调研中发现,该区多数孵化器的理念和运营模式偏传统,营收仍以“房东经济”为主,对初创类项目的孵化不足。这不是个例。一些孵化器、产业园的服务仍停留在提供办公场地、办理注册业务、政策宣讲等基础工作上。这种流于表面的房东式服务,既无法满足科创企业的成长需求,也无法促进科技创新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转变角色、找准定位,用更加专业的服务能力,让一个个科研成果变成产品,孵化器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为科创企业的持续成长蓄力。围绕企业的成长需求,孵化器从创业场地、共享设施、技术服务、资源对接等各个方面持续“散发温度”,给企业全方位、长时段呵护,才能提高“孵化”成功率。用全链条、全流程的服务,形成更完善的科创服务生态圈,促使企业更好对接产业需求,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孵化的“化”也是产业化。从字面上看,“孵化”是帮企业“破壳”成长,将蛋“孵”成鸡的过程。但对孵化器而言,这还不够。随着产学研用的深度融通,孵化器有机会提早“嗅”到市场需求,发现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聚焦主导产业进行布局,从而汇聚起相关领域的强关联企业和人才。当优质的科创企业和人才汇聚在同一个孵化空间时,产生聚集效应,生产成本、运营成本、交易成本都在降低,产业优势会进一步扩大。同样,这种优势会形成契合创新创业者体验,有助于激发创造活力的园区氛围,形成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