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圆明园推出了一款荷花造型的文创雪糕,之后国内许多景区纷纷效仿,用自己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当形象,做成各种文创雪糕。
起初这确实是一种令人惊艳的文化创意,但当满大街都是文创雪糕的时候,即便造型各异,创意也变成了跟风。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文创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缺少原创性和独特性。人家推出了“某某印象”大型演出,你也照猫画虎;一提到文创产品,就是制作冰箱贴、笔记本……并非别出心裁,只是“拿来主义”,与“创意”背道而驰。
发展文创产业,文化是内核,创意是关键。创意,是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创意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用智能化、数字化等科技手段赋能,可以将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变为现实。不久前,数百架无人机组成的巨龙造型,盘绕天塔进行了表演,奇妙景观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点;智慧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平台致力打造动漫、网游等产业,也是在推动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另辟蹊径实现各种“嫁接”。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所带来的惊艳,由此可见一斑。
找到文化创意“出圈”的密码,让创新创造的源泉涌流,需要做深做足“文化创意+”的文章,特别是在“融合”二字上下功夫。融合可以是跨产业的,比如文创与旅游、商贸、体育之间“握手”;也可以是跨平台的,比如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天开高教科创园等创新平台互动共享。说到底,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产品、业态、市场等打通,把相同主题下的文化元素作为“珍珠”串成“项链”。
如果说创意是让文创“出圈”的点睛之笔,那么深耕文化土壤就是在“画龙”,离开了文化这个根本,创意就是空谈。而深耕,就需要把独特的本地文化元素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成为鲜活的文创资源。无论是讲述好历史故事,还是在烟火气中打造出令人流连的消费场景,用各种方式挖掘文化积淀、呈现文化特色、唤起文化共鸣,就能寻找到文化资源向文创产业转化的有效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质量效益,用“创”的活力激扬“文”的魅力,城市的形象和气质也会增添更加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