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一家大型商场,在各种运营细节上“斤斤计较”:客流低峰期的电梯只开放一半,商场里每一只灯泡、每一个空调出气口都在楼宇自控系统的管控中,不让任何一度电悄悄流走……
这家看起来很“抠”的商场,其实并不是怕多交电费,实际上,通过自建光伏发电系统,这家能源友好型商场已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且发电量大于耗电量,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余电上网,反哺电力系统。
思路决定出路。“抠”一点,“抠”出的是更多节能降碳的潜力。“抠”的方法算不上高深,难的是意识的转变。在天津电装电机有限公司,经过精密计算,车间卷帘门的开启高度控制在2米,开启时间也正好满足需要,一道门一个夏季就能节省六万余元电费;在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内,废水处理和循环技术让废水不废,可以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利用。小到生产环节,大到产业链条,打开思路,充分依托科技手段,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加快低碳技术的应用和绿色产品的打造,就能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只是生产端,消费端也是绿色低碳发展链条上的关键点。不久前,“绿盟碳普惠平台”的小程序在天津上线,可根据用户消费、饮食、出行等习惯形成用户碳排放报告,打造可量化、可记录、可核证的“绿色账本”,用户可以通过日常低碳行为积累碳币,兑换相关企业低碳产品。将“有价值”的事做得“有趣味”,鼓励人们向绿色生活方式转变,而低碳生活又能反过来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清洁程度的提高,倒逼企业的绿色生产升级,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