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某老字号在美食App上的评论区,不乏吐槽者,其中一条评价令人唏嘘,“在朋友的极力劝阻下,我还是来吃了。作为一个外地人,这个当不能不上……吃完我觉得他劝得真对。” 一些老字号的现状,从这条评价中可见一斑:虽然凭借传承百年的金字招牌引来了顾客,却因为品质和服务跟不上,把生意做成了一锤子买卖。
“老字号经得住百年风雨,却经不起市场洗礼”,有网友如此感叹。面对市场洗礼,一些金字招牌为何不管用了?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
当前,生产力迅速发展,物质产品日益丰富,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老字号若仍“吃老本”,显然行不通。据统计,商务部认定的一千多家中华老字号中,有相当一部分面临发展难题。在老字号中,寻求创新者也并不在少数,但效果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在创新中完成了华丽转身,不仅老树发新芽,而且新芽抽新枝,品牌营收和影响力都更上一层楼。有的却是高开低走,虽然动静不小,可新鲜劲一过,便再次陷入沉寂。细究其中原因,走不走心是关键。
创新不“走心”,徒有其表,自然无法涅槃重生。有些原本十分接地气的老字号,不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反而想靠涨价走所谓高端路线,让消费者直呼“高攀不起”;有的营销费用远超研发投入,在外观设计、产品包装上花了不少心思,产品质量却不升反降。面对困局,提价格、换包装、搞花式营销终究只是表面功夫,经营理念和产品服务的变革才是“走心”之举。
说到底,“走心”的创新,应该是契合时代发展、顺应市场需求的创新;是拥抱新管理方式、应用新生产技术的创新;是坚持走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发展路径的创新。老字号不单单具有经济价值,还有深厚的文化价值,金字招牌中蕴含着历史记忆和情怀,消费者对其抱有很大期待。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向革新要动力,用优质产品和服务焕发新活力,走对了发展路子,金字招牌还是管用的。
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是一代代消费者认可“垒”出来的。老百姓认准一个品牌,愿意成为其忠实顾客,说到底是因为它或好吃、或好用,靠得住,这是老字号们得以扛住“百年风雨”的原因。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在研发产品、提供服务时多想想百姓需不需要、用起来高不高兴,让产品和服务充满人情味、烟火气,才能迈过发展进程中的一道道坎,让金字招牌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