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大肠癌筛查民心工程在40岁到50岁人群中展开,从市人民医院获悉,今年上半年已有近26万适龄人群参与,近5300例次高危人群接受了全结肠镜检查。
市人民医院是全市大肠癌筛查项目技术指导单位,据该院副院长秦海主任医师介绍,今年是我市开展大肠癌筛查项目第四周期的第3年,拟对全市50万40岁至50岁常住居民进行筛查,上半年全市16个区309个社区医疗机构对26万适龄人群进行了“大肠癌高危因素问卷”,在近19万适龄人群中开展了便潜血检测,5263例大肠癌高危人群已经在全市44家肠镜检查定点医疗机构接受了全结肠镜检查。
秦海表示,我市连续十多年不间断的大肠癌筛查和健康教育已经呈现出广泛的社会效应。2018年筛查项目统计已经显现大肠癌患者检出率较以往已有所减低,早期癌患者比例增加。肠道息肉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往年,高危人群肠镜检查率大幅提高。大肠癌作为我市居民发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其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90%以上,且治疗手段成熟、患者痛苦少、花费小。秦海建议40岁至50岁市民积极参加大肠癌筛查,一旦被确定为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视两件事,一是按要求接受肠镜检查,二是发现息肉必须遵医嘱切除或持续监测。
“4050”是阻断肠癌最佳年龄
医院增设周六门诊便捷筛查
秦海说,在前三轮的大肠癌筛查中,40岁至50岁居民大肠癌关注度及其高危人群肠镜检查率明显低于60岁以上人群。临床中,50岁至60岁人群在大肠癌住院患者中占比较高,大约80%的大肠癌由高风险息肉演化而来,从高风险息肉到肠癌大约要经历5到10年时间,因此40岁至50岁这个年龄段正是发现和阻断高风险息肉癌变的重要时期。该院肛肠外科纪烈辰主任医师近两年来施行全结肠镜检查超过4000例。前不久,他接诊了一名52岁男性患者,主诉便血,自认为患的是痔疮,请医生开具止血药物治疗。纪烈辰通过指肛检查,发现这名男子的直肠中距离肛缘3厘米位置有一枚侧生型息肉,随后在肠镜下施行手术切除,息肉面积达6.5×4×3厘米,病理结果为早期肠癌,“如果再拖延下去,病人就很难保肛了”。
纪烈辰表示,多年来,人民医院肛肠、消化等学科医生在门诊坚持对适龄人群进行伺机筛查,对符合高危因素的市民建议进行肠镜检查。这其中不少40岁至50岁的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等因素,认为肠镜检查浪费时间,希望先行通过口服药、外用药缓解症状“再观察观察”,其中不乏贻误治疗的患者。今年,为方便40岁至50岁年龄段居民筛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肠镜检查定点医疗机构,都会主动对到院健康体检及门诊适龄患者进行伺机性筛查。与此同时,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诊区内的“筛查门诊”也接受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并定期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相关知识的咨询和健康教育活动。为方便40岁至50岁人群筛查和做肠镜检查,筛查门诊还在每周六增设了出诊时间。
44家定点医院可做肠镜
一周查两次便潜血能防漏诊
据了解,我市大肠癌筛查项目程序分为初筛和复筛,今年拟定的初筛是在50万适龄人群中开展《大肠癌筛查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在35万适龄人群中开展“便潜血检测”。初筛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织适龄筛查对象,并填写知情同意书,确保筛查对象知情同意。参加筛查的居民均需要填写《大肠癌筛查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并进行便潜血检查。问卷调查结果阳性或便潜血检查结果阳性的确定为高危人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将向其发放《建议参加全结肠镜检查通知书》,建议复筛到分布在全市16个区的44个全结肠镜检查定点医疗机构接受全结肠镜检查。
秦海提醒40岁至50岁居民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知后,一定要和社区协调筛查时间积极参与,切不要因为工作繁忙、生活紧张忽视对自己的健康关爱。一旦初筛被确定为大肠癌高危人群,工作、家庭、心理等多种原因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肠镜检查,可以先采取一种简便的筛查方式,就是在一周时间内连续做两次规范的便潜血检测。两次时间间隔没有特殊要求。便潜血检测是一种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是结直肠癌初筛的重要方式,即利用人血红蛋白抗原抗体反应的高敏感性,定量检测粪便中微量血红蛋白水平,具有无创、易操作等优点,连续做两次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漏诊。《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也确认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他同时强调,如果两次便潜血结果均呈阳性,一定要马上进行全结肠镜检查,但任何形式的粪便检测都不能替代全结肠镜检查。第二次结果呈阴性也只能说明可以适当延缓全结肠镜检查时间。
九成肠癌源于高风险息肉
重视体检便常规肛肠指诊检查
纪烈辰说,大肠癌是完全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肿瘤,从癌前病变到癌变中间有5到10年的时间,初筛高危人群一定要遵医嘱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高风险息肉等肠癌癌前病变,能起到阻断肠癌发生的作用。从病理学上看,肠息肉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三种。其中腺瘤与大肠癌关系最密切,目前认为大肠癌中至少有90%左右是由腺瘤性息肉癌变而来,且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医学专家普遍认为高危人群肠镜检查最重要的目的是进行肠息肉筛查。及时切除高风险息肉,同时定期对其他类型的息肉进行肠镜监测,能预防和早期治愈70%至90%的肠癌。需要提醒的是肠息肉具有易复发的特点,因此息肉切除也并不等于解除了癌变警报,建议患者术后3个月至半年或一年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复查,此后也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40岁至50岁人群是肠癌一级预防的最佳年龄段,在积极参与筛查的同时,适当掌握肠癌的防治知识非常有必要。”纪烈辰说。《中国癌症整合诊治指南》指出:肠癌的一级预防包括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合理平衡膳食;减少环境致癌因素接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良好作息、戒烟,注重自体健康管理;保持健康乐观阳光的心态与良好的社会精神状态。大量科研已经证明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日常饮食中,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有助保持肠道健康。研究还显示,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都可降低肠癌发病的风险。此外,纪烈辰还建议40岁至50岁的职业人群应重视体检中便常规、肛肠指诊等大肠癌相关检查项目。特别是肛肠指诊,如果癌变发生在直肠,有经验的医生用指诊检查方法就能初步判断是不是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