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曹子里镇被称为“绢花之乡”,制作绢花已有300多年历史。过去制作一枝绢花,需要用刀、剪等工具做上好一段时间,如今,上浆机、染料机、切丝机等设备组成了生产线,3D打印技术也被引入,不仅产量大幅提高,品质也上去了,产品出口欧美多个国家。
有自然、古朴的气息,但不够“高大上”,这可能是不少人对乡村产品的固有印象。绢花制作的实践证明,乡土味也可以走高端路线,使产品拥有高附加值。
乡土之“土”,不是土气之“土”,而是蕴含独特水土气息。把智能化、绿色化融入乡村产业,以工业化、产业化思维提升价值链,让“土特产”增值,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路径。就拿天津的水稻种植来说,应用物联网、大数据、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让一粒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大米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发展。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需要有创新性的思路。将目光从乡村延伸到城市,从国内延伸到国际,在更多市场需求与自身产品特色之间“连连看”,往往能有新的发现。这可以是一个技术赋能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跨界探索的过程。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要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融合要效益。譬如在农文旅的融合中书写“诗与远方”的故事,就是打动现代人的有效方式。其实,附加值并不一定是后天“附加”的,而是先天就潜藏于“土特产”之中的,关键要看我们有没有“发现”的能力,将其挖掘出来。
打出“组合拳”,“土特产”的附加值会更高。曹子里镇的绢花过去一枝卖十几元,如今翻了三倍,研发设计自然是关键,但利用直播销售、非遗体验、搭建国际化推广和物流平台等方式打造品牌,也起到了助推作用。互联网时代,乡村产业可以通过一个个手机屏幕与广阔市场进行联通,把自己在传承、创新中积累的品质、口碑尽可能地呈现出来,充分激发乡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乡土味”也可以高“颜值”、高科技、高品质。在增加附加值上多下功夫,乡村产业的发展会越发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