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天津市气象局、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医学气象环境交叉创新大会日前在我市举行。与会期间,国内医学、气象、环境学多名院士和专家学者从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分享了健康与气象的前沿科研成果与现实经验,并探索跨界协同创新机制,建立“气象+健康医疗+服务”的新模式,实现脑梗心梗等多种疾病的气象风险预警。
据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主任、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医大二院)副院长李新教授介绍,2021年11月5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联合市气象台在国内创新性地首次发布寒潮脑卒中橙色预警,截至目前共发布寒潮橙色预警3次、黄色预警7次,受众达4000万余人次。历年同期入院病例对比研究显示,预警后日均卒中住院人数降低5.2%至11.9%。针对全球变暖、热浪频发的气候变化特点,今年6月在国内首次发布热浪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截至目前已发布夏季高温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3次,其中橙色预警1次,黄色预警2次。累计受众达5200万人次以上。
“除疾病风险预警,常见气象健康服务还包括生活指数预报,如紫外线强度指数、舒适度指数、高温指数等,以往冬季还会有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气象条件预警。现在会根据季节变化,推出季节高发疾病的相关指数,如春季的花粉指数,夏季的肠胃炎指数、中暑指数,冬季则有感冒指数等。”市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主任韩素芹研究员说。
“气象医学是通过研究天气、气候变化对疾病的影响,预测未来可能诱发疾病的风险,进而对气象敏感性疾病人群提供针对性更强、时效性更强的预警方案,涉及日常生活的多种常见病。”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气象与健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气象学专家王式功教授解释说。医大二院脑卒中流行病学十年调查研究显示,最低气温和气温变化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冬季气温下降2.30℃以上、夏季气温上升2.10℃及以上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增加,日平均气温低于2.8℃时其预后不良。月气温水平及月气温变化对男性、年龄大于70岁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影响更大。
全球变暖趋势持续,健康风险增加,气候变化将使全球每年因疾病死亡人数增加。与会专家表示,我国近年来的极端降水增多、高温天气增多、登陆台风平均强度波动增强、气候风险指数平均增高的趋势也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
未来,医学、气象、环境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交叉融合,对大量的气象、环境和医疗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构建精准的预警和预测模型,提高气象和健康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供更加精准的健康服务。 通讯员 宋晓琳 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