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1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 · 线 · 阅 · 读
从卢浮宫到马王堆
湘博主建筑设计师矶崎新

  “博物馆”这个词,在18世纪成型,不过(博物馆)实际完成体系(建构)大概是在19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就有把卢浮宫作为美术馆来使用的声音出现了,在西方社会的启蒙主义时代,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当时王族、贵族、大主教等人,都有很多收藏,他们思考如何才能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收藏。最终,法国将卢浮宫进行了改造,向公众开放,这就是现代博物馆的开始。

  卢浮宫博物馆是伴随着近代法国而出现的,里面收藏了卢浮宫本来的藏品与国王的藏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以前最重要的是国王的坟墓。国王死后,遗体被放置在纪念堂或者庙宇中,中国是埋入地下,埃及则是放在金字塔中。

  其实在卢浮宫之前,在柏林有一个竞标,是为一位深得民心的去世的国王设计坟墓,这是最早的博物馆的雏形。一位年轻的设计师为国王设计了一座纪念堂。这是一个未被实施的方案,作品很引人注目。设计师将宫殿与神殿合并到一起,纪念堂首层有个基座,国王的收藏品全部安置在此。人们穿过的时候,就能看到其中王宫物品的展示,如同一座博物馆。基座上面是墓,这个墓以对公众开放的神殿的形式呈现出来。我认为这就是近代博物馆建筑 building type(建筑形式,建筑学名词)的开始。但它没有建成,卢浮宫就变成第一个了。皇宫、广场、神殿、纪念碑式的东西全都结合在一起,日本的皇宫、北京的故宫都是如此,最终形成现代博物馆的要素。

  可以说,把博物馆这种模式呈现出来的,其实是墓坑。当死与生变得有同样意义的时候,墓坑就变成聚集宝藏的地方。墓坑中往往有很多宝藏,而且他们不满足于此,底层是宝藏库,上面还要有神殿,金字塔就是如此。即使后来为了不被盗掘,去掉了神殿,但宝藏库依旧有。这是一种展示,各种文明的发展也在里面有迹可循。墓坑里的宝藏与以前卢浮宫的收藏有相似性,墓坑是藏在地下,而卢浮宫以前也是一般人看不到的。

  在柏林这个未实现的方案里,如果只有下面的宫殿,就是一个如同卢浮宫那样的艺术馆,但上部的神殿把所有传统的东西都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体。再联想到湖南省博正好有马王堆这个墓,罕见地同时呈现了遗骸和文物,这非常契合博物馆最早状态时候的内涵的呈现。所以柏林这个未完成的案例很有代表意义,马王堆也很有代表意义。我不是不知道柏林这个设计,只是用与其相反的方式呈现出来。如今是墓里面的东西全部开放。

  基于此,我以马王堆为中心来做设计。为了能够将辛追夫人的遗骸进行展示,放在土地下也能够让人看见,我就在其地表上建起博物馆。一般来说,以前的老博物馆就像承担着一个神殿所拥有的职能,藏品在底下,上面是神殿,再把这些东西全部整合在一起。我这次把传统做法反了过来,藏品在上面,底下是神殿,这是新湘博设计的特征。

  (湘博主建筑设计师矶崎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