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京剧厉(慧良)派武生代表剧目研习班”开班~~~
津味表演亮相京津沪渝戏剧曲艺交流展演~~~
《2023年全国小学生暑期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发布~~~
~~~——学者陈雍谈《考古何为》
~~~
保加利亚新外援即将报到~~~
~~~
2胜10负仅积6分~~~
记者观察~~~
16号种子张帅赢下“金花德比”~~~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1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公众成为考古遗产的保护者”
──学者陈雍谈《考古何为》
本报记者 仇宇浩

  天津考古学者陈雍的《考古何为》是献礼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力作。近期,该书从906种参评图书中脱颖而出,获选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日前,记者采访了陈雍。

  考古学最大的魅力在于追求历史的真实

  陈雍与考古学的缘分始于1973年就读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已75岁的他仍然对考古学充满了兴趣:“考古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让你去追求历史的真实,但可能几代人也追求不到答案,只能是无限接近答案。”寻找历史真实的过程,让陈雍着迷,“让你充满好奇心,产生寻找答案的动力,这种动力会永远推着你往前走。”

  上大学时,陈雍就要求自己每年至少写一两篇文章,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长期的阅读与思考不断加深着他对中国考古学的认识。“我平时就喜欢看考古类的书,每有心得体会,就会随手记下来。”

  陈雍告诉记者, 2018年下半年起,他开始在微信朋友圈跟考古界的朋友们聊天,陆续把这些年记的想法都发出来了,“差不多每天都发,一直聊到2019年上半年,发了600多条,近10万字。朋友们觉得很有意思,劝我把这些内容整理成书。”于是,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考古何为》就诞生了。

  该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陈雍近半个世纪考古实践和理论思考的总结。这本书系统回答了什么是考古学、中国特色考古学,运用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考古学方法论的范式,对提升中国考古学科建设,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它也有助于年轻读者了解什么是考古学、中国特色考古学,以及考古学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何助益。

  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陈雍认为,考古学并不神秘,也不在象牙塔中,反而很接地气。在他看来,考古学是研究人的学问,而不是研究坛坛罐罐的学问,“我想传达的是,这些坛坛罐罐背后的人的故事──他们的想法和生活。”

  陈雍介绍,公共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公众正确认识考古遗产价值,激发保护考古遗产的觉悟与热情,将考古遗产保护看成是全人类的道德义务和集体责任。“公共考古并不是让公众学会考古技术,而是要让公众成为考古遗产的保护者。” 他表示,考古人想讲好考古故事,首先要注意话语体系的转换,“一定要把专业语言变成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让老百姓喜欢你讲的故事,从而热爱我们的历史,愿意保护我们的传承,让过去拥有未来。”

  他强调,其次要注意正确的价值输出,“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大众懂得考古工作和考古结果的价值,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说挖出来多少金子、值多少钱。考古最忌用经济指标来评价。”

  陈雍认为,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是公共考古努力的方向,不过应注意避免学术失范与学术娱乐化,不能以媚俗的娱乐方式去实现这个转化过程。在融媒体时代,树立正确的融媒意识,学会掌握正确的传播方式,应成为公共考古的新课题。

  重新认识天津历史文化

  陈雍坚持从考古角度用新的话语表达,让大众对天津的历史文化有新的认识,“十万年的人文史、千年的城市史、百年的近代史,山、河、海的自然环境,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天津独树一帜。卫派文化不只有市井文化、码头文化、洋楼文化,讲天津历史文化故事,还可以讲讲我们丰富的山、河、海自然遗产和‘万、千、百’文化遗产。”

  他期待,有更多考古人加入考古知识普及传播,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