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又到6·26国际禁毒日,国家禁毒办日前发布了《2022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指出,在新冠疫情防控、高压打击整治等多种因素作用下,2022年中国毒情形势整体向好、持续改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下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
“我市的毒情形势在连续多年保持涉毒违法犯罪下降的同时,现有吸毒人数和新发现吸毒人数也呈现下降的态势。”市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禁毒斗争形势持续好转,但受境内外毒品渗透、网络涉毒活动活跃等影响,再加上新型毒品不断出现以及隐蔽性,让禁毒斗争一刻也不能松懈。
那么,当前,新型毒品都是如何乔装打扮潜伏在我们身边?哪类人群容易被“毒”盯上?在与毒品的较量中,我市禁毒和戒毒都采取了哪些方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打击与治理
自2022年以来,我市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5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0多名,查获吸毒人员210多名,缴获各类毒品2.74公斤。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现有吸毒人员同比下降34.3%。“向好的毒情形势离不开‘打击与治理并重’。”市公安局禁毒总队指挥室主任王丹说。
保持严打高压
有效遏制毒品犯罪活动
我市深入落实国家“清源断流”战略,大力开展“飓风五号”行动,推进“拔钉追逃”“集群打零”“除冰肃毒”等,有力打击了各类毒品违法犯罪。其中,破获公安部、市两级毒品目标案件37起,打掉吸贩毒团伙4个,打掉非法贩卖、吸食“笑气”团伙9个,侦破了特大制贩毒团伙案件。全市始终未发生重大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失案事件。
强化管控戒治
持续巩固戒毒康复成效
深入开展吸毒人员排查见面和“平安关爱”行动,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集中开展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攻坚,扎实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程,最大限度减少毒品需求。同时,关爱帮扶登记在册困难吸毒人员及其家庭,对高风险吸毒人员实行“一人一专班”全时盯控,对中风险吸毒人员建立“一人一册、责任到人”,对长期在外省市居住的我市户籍吸毒人员和长期在我市居住的外省市籍吸毒人员落实“双向管控”,对涉毒失驾人员落实了相关处罚,确保了无死角、全覆盖,我市毒品滥用危害明显减轻。
以科技赋能
推进禁毒工作提质增效
以城市污水验毒工作为依托,持续推进“市、区、街三级污水监测体系”建设,完成全市污水监测点位的确定和数据分析,开展“复吸高危人员”毛发验毒,工作经验得到公安部推广。
深化宣传教育
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明显增强
构建全覆盖毒品预防教育体系,通过“线上线下”举办宣传活动千余场,通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禁毒公益短信,受教育群众达2300万人次,组织开展中小学毒品防范知识竞答活动、高校禁毒主题系列宣传活动,持续拓展青少年群体禁毒宣传成效,“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理念深入人心,新滋生吸毒人员数量同比下降75.9%。
坚决对毒品“零容忍”
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直以来,市戒毒管理局在提高戒治质量上下功夫,已累计帮助近万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成功戒除毒瘾,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以分期分区为基础、以专业中心为支撑、以科学戒治为核心、以衔接帮扶为延伸’的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市戒毒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同时,市戒毒管理局也在积极推进职能延伸,聚焦出所人员后续照管、指导支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为重点人群提供戒毒指导三项重点任务,加大社矫、社戒、社康等重点人员管理服务力度。
“依托‘海河阳光家园’工作站,在全市18个大队设立69个‘天津市戒毒管理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指导站’。”还在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开展社戒社康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市戒毒管理局派警累计300余人,深度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网格体系,实现全市16个区覆盖。
戒毒所里的故事
永远不要尝试“第一口”
聋哑残障的他,误入“毒网”无法抽身
刘文(化名) 男 41岁
青泊洼强制隔离戒毒所
刘文是不幸的,幼年时的一次发烧,让他成了聋哑残障人,从小备受他人歧视。更不幸的是,因为交友不慎,他又沾染上了毒品,误入“毒网”的他一时无法抽身。
刚进戒毒所时,刘文既敏感又自卑,一点儿小事,都会和他人大动干戈。“我觉得别人看不起我,总是针对我!”产生抵触心理的刘文,起初总想着以聋哑残障为借口,通过行政复议离开戒毒所。
管教民警看在眼里,为了帮刘文尽快回归社会,管教民警学会了手语,多次与刘文心贴心地沟通,刘文的“心门”被打开了,答应好好戒治,不再抱有侥幸心理。
其间,父亲的离世让刘文备受打击,一度情绪低落。为了帮他再度提振信心,管教民警特别安排了一场视频探访,当刘文的母亲和一位会手语的“翻译”出现在镜头另一段时,刘文特别激动,他懊悔再次复吸,他向母亲保证,出去后绝不再碰毒品。
看着刘文和母亲一起写下的对未来憧憬,管教民警说:“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他原本幸福的家,差点被毒品“毁”了
小琳(化名) 男 35岁
青泊洼强制隔离戒毒所
小琳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但因为毒品,这个家差点儿支离破碎。
“第一次接触毒品,完全是出于无知和好奇。”在损友的引诱下,小琳从最初只吸一口,到后来每天都吸,逐渐上瘾,最终沉沦于毒品无法自拔。
身体日渐消瘦、精神萎靡不振、每日浑浑噩噩,不愿与人接触……很长一段时间,小琳和毒友混在一起,不问世事、不管孩子,沉醉在毒品带来的虚幻世界里。
再好的夫妻感情也抵不过毒品的侵蚀,夫妻俩开始恶语相向,原本温馨惬意的家濒临支离破碎。小琳的身体也因为吸毒落下了很多病。
“最开始戒断时,小琳是抗拒的。”不服从管理,拒绝接受治疗。管教民警专门为小琳定制了专属戒治方案,谈心谈话+心理辅导,联系家人拨打亲情电话,送其就医做针对性治疗……管教民警的付出,让小琳慢慢放下了戒备心,端正了戒治态度。
“是他们的爱,让我重燃新生的希望。”从拒绝戒治,到“戒治之星”,小琳说,为了家人,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他一定戒掉毒品,重新做人。
溺爱宠出的“问题少年”,又染上毒品
小米(化名) 男 34岁
青泊洼强制隔离戒毒所
今年小米解除了强制隔离戒毒,离开时,他握着管教民警的手说:“您不仅救了我的命,还帮我戒除了毒瘾,今后的每一天,我都会好好地活!”
小米是一名“80后”,有着不错的家境。父母是老来得子,从小对小米溺爱有加。少年时,小米就经常出入家门口的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结交了一些混社会的朋友。
因为年少无知,又爱冲动,2008年,小米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2017年,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几年的牢狱生活,让小米收敛了不少,然而,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损友的诱惑,出狱后不久的小米,又染上了毒瘾。
初来戒毒所时,小米极度暴躁,对戒断治疗非常抵制。管教民警特别关注着小米的一举一动,经常找他谈心谈话,帮他化解“心结”。
抵触情绪“破冰”是在2022年的一天。当日,小米吃饭时不慎被食物卡住了喉咙,紧急时刻,管教民警及时发现,帮助他排出食物。
“被食物卡喉时,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我快死了,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也特别想见到他们。”小米说,他特别懊悔自己荒唐的“曾经”,亲手毁了本该幸福的人生。
嫌婚姻太平淡,寻求刺激的她沾上了“毒”
阿黄(化名) 女 50岁
青泊洼强制隔离戒毒所
阿黄一直对父母给选的大她14岁的丈夫不满意,觉得夫妻之间有代沟,没有共同爱好,生活太过平淡。
“老公家有钱,父母就是图人家的钱。”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阿黄说,她没感受过父母的爱。
婚姻的乏味,让阿黄总想着要寻找点儿刺激。后来,在一个“朋友”的引诱下,阿黄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吸毒和赌博。
巨大的花销,让丈夫发现了阿黄的“秘密”,决然和她离了婚,父母亲人也开始远离她。
离婚后的阿黄沉迷在毒品与赌博的世界中不能自拔,用离婚分得的财产,继续挥霍。不到一年,她就赌博输掉了两套房子和一辆汽车。
后来,输光钱的阿黄外出打工挣钱,网恋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是他(丈夫)带着警察找到了我,把我送进了戒毒所。”因为心存芥蒂,起初,阿黄一直不愿意和丈夫、家人联系,每天过得心不在焉。
“她对家人的感情,有怨恨,更有思念。”管教民警了解了阿黄的情况后,多次和阿黄的家属联系,希望他们能够配合戒毒所,帮助阿黄戒断毒瘾,重新回归社会。
在最近的一次探访中,见到家人的阿黄激动地泪流满面,她说,她感恩管教民警的用心,她知道了母亲对她的爱,也理解了丈夫的不容易,她会下定决心戒除毒瘾,回家后孝顺父母,好好和丈夫过日子。
吸毒人员 特点分析
市戒毒管理局对我市吸毒人员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从年龄分布看,20—30岁是吸毒的多发年龄段。尤其是18—24岁的青少年,开始喜欢独立生活,好奇心强,缺乏社会经验,没有责任负担,判断力和预见性不强,故很容易被诱惑。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多于女性。
从受教育的程度分布来看,文化程度越低,吸毒的可能性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吸毒的可能性越小。据抽样调查,吸毒人员文化程度大部分在初中以下。
从职业分布来看,大部分吸毒人员属无业人员、社会闲散人员或就业不稳定者。
从家庭背景来看,有家庭不和、父母离异、教养无方、家庭中有吸毒人员等情况的,特别容易沾染毒品。
从婚姻状况来看,吸毒人员中未婚、离婚、婚外同居等现象较为普遍。
警惕
新型毒品“花式伪装”
“区别于传统毒品、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也就是新型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制幻、麻醉效果。”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四支队政委张凯说,新精神活性物质已成为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上头电子烟”是毒不是烟
对于“上头电子烟”来说,它不是电子烟,而是毒品,并且所谓的“上头”就是在吸食之后,人体产生了麻醉、致幻等情况。过量吸食会出现休克、窒息甚至猝死等情况。对于含有合成大麻素类的“上头电子烟”来说,早在2021年7月1日,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就被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类增补目录》,正式被列为毒品进行管制。普通电子烟的主要成分是水、丙二醇、甘油、尼古丁和调味剂等,而这种“上头电子烟”里除了以上这些普通成分外,还被不法分子掺入了四氢大麻酚或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四氢大麻酚是毒品大麻的有害成分,而合成大麻素的成分比天然大麻植物中的四氢大麻酚成分危害还要大得多。
喝了“开心水”, 快乐是假要命是真
“开心水”是一种无味、透明、液态的毒品,它是由冰毒、摇头丸、K粉混合的。因为其给人的快感很强,而且隐蔽性很高,服用方式很简单,许多吸毒人员会把“开心水”混合着饮料来喝。“开心水”中毒一般会使人多话、头痛、错乱、高烧、血压上升、盗汗、瞳孔放大、食欲丧失。如果大剂量使用“开心水”,还会引发精神错乱及思想障碍,甚至出现类似于妄想性精神分裂症的状况。
“聪明药”“减肥药”“安眠药”也有可能隐藏毒品
除了“上头电子烟”和“开心水”,记者从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三支队政委祁慧芬的讲述中还了解到,一些套路满满的毒品伪装在我们身边。
一是“聪明药”,该种药品的成分主要是一类精神药品莫达非尼。这种“聪明药”长期被一些高中生、大学生、企业白领滥用,大家误以为在短时间内能提高注意力、专注力,但是实际上对智商和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帮助,大量服用可以导致焦虑、兴奋过度、精神狂躁,甚至产生幻觉,长期服用能够使人产生瘾癖。
二是“减肥药”,该种药品为瓶装或者铝塑包装药片或胶囊,主要从国外走私入境。主要成分为一类精神药品安非拉酮、二类精神药品芬特明。该类药物使用者大多为女性,为了身材苗条、瘦身服用该药。大量使用具有兴奋、致幻作用。长期服用会导致焦虑、精神紧张,诱发高血压、心悸,甚至导致心力衰竭。
三是“安眠药”,主要从境外走私入境。主要成分为氟硝西泮(也就是常说的蓝精灵)、地西泮、艾司唑仑等管制的麻精药品。该类药物能使人快速入眠,常被不法分子利用,一旦与某些药物混合使用能令服用者迅速进入镇静状态,一定程度上丧失行动能力,造成一系列社会危害。
提醒
防毒识毒还要拒毒
误食毒品怎么办?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在暴利的驱使下,犯罪分子会将各种各样的毒品进行‘乔装打扮’,‘香烟’‘饮用水’‘减肥药’等等,这些我们不以为然的用品、食品,有可能在‘一念之间’毁掉一个人。”张凯说,防毒除了识毒,还要拒毒,特别是当下,随着高考、中考的结束,大部分孩子要开始暑假生活,在假期中,难免会参加聚会、社交活动,在社交场合、娱乐场所不要轻易饮用陌生人递过来的饮料,对于离开自己视线的饮料也不要再喝,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同时希望广大家长、同学警惕身边潜在的危险,特别是对那些形状怪异、图案鲜艳的“小邮票”“聪明药”“奶茶”等物品要提高警惕,自觉提高毒品防范意识,发现毒品或者疑似毒品后,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切不可因为一时的好奇、刺激毁掉自己的一生。
“如果不慎接触了毒品,一定不要慌张,不要认为不小心接触了毒品就毫无办法,从而自暴自弃。”张凯说,首次染毒之后不要隐瞒,要及时向家人说明情况,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医嘱解毒。如果已经成瘾则要马上进行戒毒治疗。戒毒治疗可以分为脱毒治疗、维持治疗和复吸预防、心理行为干预及中药针灸辅助治疗等方法。由于毒品成瘾是一种脑疾病,反复复吸是其特征,因此戒毒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不要再与毒品产生联系,坚决不吸第二口毒,同时立即与所谓的“朋友”断绝关系,彻底远离这个毒品的交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