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七一,讲党课。这几天,很多街道社区的党课在创新路上越走越宽阔,音乐党课、话剧党课……由“一人讲”转变为“大家谈”,把“独角唱戏”变成了“人人参与”,真正让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个人心中。
七一党的生日就要到了,以哪种形式讲党课才能受欢迎,让党员学进去,河东区中山门街道格调竹境社区党委书记陈德梅为此动了脑筋。陈德梅决定创新,“我们来个音乐党课怎么样?”说干就干。什么样的音乐在党课上播放能得到党员的共鸣,理论知识穿插在什么地方才能让党员们记住,这些都是需要琢磨的。最终,陈德梅和几个同事商量将《绒花》《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歌曲搬进党课课堂。“来听党课的大部分是退休党员,选择他们年轻时的歌曲,让大家回忆青春岁月接受党课知识,‘声’入人心,筑牢理想信念。”
6月21日讲党课这天,来听课的人数出乎预料。“原定70人,到场接近100人,而且有很多新面孔,一些入党积极分子也来参加活动。”党课的第一部分“红色岁月”,当电影《小花》的片段投影在幕布上,不少人都屏息静看,主题曲《绒花》的旋律响起,现场一片哼鸣。《打起手鼓唱起歌》《灯火里的中国》,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将前辈们建设新中国的豪情、走进新时代的激情一一呈现,所有听课人都激情澎湃。党课在全体党员《歌唱祖国》的歌声中结束。
“一个小时的党课,党员们的热情持续高涨,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低头看手机,大家都跟着课程走。”党课结束后,很多党员都不愿离开,大家纷纷建议陈德梅,这样的党课再多讲讲,吸收理论的同时,又能用音乐来陶冶情操。“党的理论在不断创新,我们讲党课的形式也会不断更新,让更多的党员参与进来。”陈德梅说。
在津南区双林街有一个名叫“小喇叭”的宣讲团,由双林街12个社区的青年组成。因为年纪轻,党课的形式也创新不断,变化不断。宣讲团成员张逢珍说:“党课要想引人入胜,既要有内容有故事,更要让人身临其境。”
本月初,宣讲团排了出话剧党课,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发展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南开大学学子与周恩来总理、申泮文教授和黄文秀书记的时空对话,展现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科教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投身基层的满腔热忱。“我们从构思到排练再到演出用了三四个月时间,整个剧本都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演员也都是宣讲团的成员。”说起这次话剧党课,张逢珍意犹未尽,“我们已经在街道和社区演出了,还拍了视频,参加党课理论宣讲比赛。”
“小喇叭”宣讲团的出现,让双林街的党课更有趣味性,“圈粉无数”。“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来上课的都是些熟面孔,新人不了解。”于是宣讲团走“新”更走“心”,到楼门口开展面对面、互动式、沉浸式宣讲,使基层社区理论宣讲提质增效。楼门党课充分运用快板、三句半、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小课堂”串成“宣传网”,让宣讲有生气、接地气、聚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