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2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物与24节气
夏至
日长之至 圆荷散芳(图)
本报记者 刘茵
1.清代姚宋《柳蝉图》页。
2.清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荷莲纹盘。
3.清代王武《荷塘柳莺图》轴。

  时至夏至,荷花连连,蝉鸣声声,蛙声片片。夏至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自然万物和谐有序地运作,每个生命都在尽情演绎生长的繁华。古人如何记录这炎炎夏日之景呢?今日迎来夏至节气,让我们走进天博,从文物中探寻“夏至”习俗。

  古代,人们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

  天博馆藏清代姚宋的《柳蝉图》页,图绘鸣蝉攀附柳枝之上。天博书画研究部的李晶告诉记者:“作品以小写意笔法创作,昆虫形象简括而生动,花卉、柳叶笔墨洒脱,设色淡雅,画面呈现出细秀文雅的气质。”

  夏至是观赏荷花的最好时节,民间把农历六月二十四作为荷花的生日,早在宋代就有了“观莲节”。每逢这一天,男女老少纷纷到荷塘边欣赏美景。荷花亭亭玉立,集花、叶、香三美于一身,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经典诗句,描绘了荷花的风姿神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表现了荷花圣洁无瑕的气质,也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人格。

  天博馆藏清代王武的《荷塘柳莺图》轴,图绘池塘景色,禽鸟、柳树与荷叶以没骨法画成,局部细笔勾勒,设色秀丽雅致,气韵生动。此画作于1679年,作者时年47岁。在此图创作完成7年之后,作者在画幅上方再题行书13行,阐述绘画心得。下钤“忘葊”朱文方印。

  天博馆藏清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荷莲纹盘,高6.1厘米、口径33.8厘米、足径25厘米。盘里洁白的釉面上用粉彩绘出水荷花图。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深绿的叶面和浅绿的叶背交相辉映。色彩雍容华贵,浓重艳丽又不失清雅之趣。天博器物研究部副主任李君告诉记者:“由此盘可知,雍正粉彩已不单纯是在白釉上进行彩绘,而发展成在各种色地上彩绘,其工艺特点大大超过了康熙朝的水平。盘底暗刻的‘二年试乙号样’六字两行楷书款,明确了这是清雍正二年烧制,是将要呈献给皇帝御览的一件瓷器样品。这种款识粉彩瓷极为少见,为研究雍正早期粉彩瓷的烧制水平提供了有力佐证。”

  天津市档案馆宣教部副主任杨仲达说:“夏至这个‘至’字,表示到达,也表示极点。《恪遵宪度抄本》中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这里所说的是三个至,即太阳的北至,一天时间的最长和太阳影子的最短。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入伏那日虽然和夏至有关,但并不是夏至当天。而‘夏至三庚数头伏’,每个庚日相隔10天,那么入伏大抵也要在夏至的20天之后,也就在下一个节气小暑之时。夏至是伏天的前奏,以后的天气,更加阴湿闷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